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16 10:42
邀请函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展览时间:
2015-10-17~2015-10-23
展览城市:
上海
展览地址:
云间美术馆
主办单位:
承扬文化公司
参展人员:
陈鹤良、何百明
展览介绍:
2015年10月17日,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29楼云间美术馆内,墨韵飘香,高朋满座。虽然这里也曾经展出过很多作品,但今天格外不一样:两位海派名家带着他们最近创作的作品和对海派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这个金秋十月重新播撒最具中国特色的水墨艺术。只是这一次,他们借助的土壤除了身边的艺术爱好者和传统媒体,还有互联网络。
本次画展的主题为“海上鹤明 墨韵互联+”,展出的是海派名家陈鹤良、何百明的最新力作。在今天的画展开幕式上,两位艺术家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阐述了对海派书画艺术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特地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人才培育基金会捐赠了作品;最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的主办方承扬文化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微拍宝”,把传统书画作品直接带到互联网络,连接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可以说,海派书画必将以此为契机,迎来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发展机遇。
海派,即“海上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形成于近代,即清末上海辟为商埠以后,一些文人墨客从各地流寓于上海,以卖画为生,日久,遂成绘画活动中心。海派书法、海派绘画和海派篆刻并称为海派书画艺术。她有着视野开放、兼容并蓄的时代审美特征。
"以有形者象无形者定矣",这是陈鹤良先生的一幅无边书法作品,陈先生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这其中的字的含义提到了文化及造形艺术之意义:无形之道乃有形之象,有形是手段,无形才是目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有形向无形转化。其实说白了,这也就是道的本意。
陈鹤良先生认为,庄子的这句话最能够体现海派书画的特点。几十年的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海派书画正在由有形向无形定义,有形是指它有自己的特色,无形指它绝不停留在一种特色、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域的风格上,而是兼收并蓄,永不停止提升。
海派书画家程十发先生早在十年前就说过,海派就是无派;海派就是承扬:继承传统,发扬创新。海派的形成是城市绘画的发展过程,带有上海独特的地域优势,是把本土文化跟外来文化—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过程。陈先生说,他最不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因为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一直在变化发展中,定型也相当于停止了对艺术的追求。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陈先生20年前的经典,也有最新的作品:把无边书法和国画作品结合起来,是陈先生的新品。从宋元风格到当代水墨、从无边书法再到最新的风格,陈先生对艺术不停息的追求集中反映了海派书画家的精神所在。
何百明先生对海派书画的认识跟陈鹤良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何先生说,海派艺术的核心价值,除了笔墨技巧外,其精神就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海派艺术这个概念的形成初期,也就是上海开埠以后,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在上海聚集,因为他们的聚集,也将各种风格聚集到了上海,所谓海纳百川,这些艺术家集合了全国的优势,从宋元到明清、从北方到南方、从周边到边远,艺术家在上海这个开放之地施展自己带有各地特色的才华,为社会所接纳的部分就形成了今天的海派。
何先生此次展出的近30幅作品同样体现了自己不断探索的创新理念。何先生以前以工笔画著称,但是这次,何先生力求突破,创作了水墨和花鸟相结合题材、在泥金纸上创作花鸟题材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新尝试。这就是海派的精华,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不过创作要有突破,需要有一个过程,时间会证明艺术家的探索是否能够经得起考验。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