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永玉:练字就必须开拓眼界

2015-10-16 14:05

  □黄永玉

  爱叶三书法,不自今日始。

  我小时候就畏惧练心练字,从家父到家祖都是讲究子弟要练好书法,藉以修心的人。他们两位对于书法的观点又不一样,让我夹在矛盾之中为不同的压力所苦。

  家父要我练“颜”,“颜”字不管笔画多少,都一样大,缺少变化的快乐,他却说“书如其人”,要我从中理解颜鲁公人格威力。

  家祖远在北京,他的看法令我终生受用,他认为孩子既要练字,就必须开拓眼界,主张我不妨多方面看看。于是给我带回来《张黑女》、《等慈寺碑》、《醴泉铭》、《石门铭》、《爨宝子》、《爨龙颜》和《米芾宝拓》……他三两年回来一次,他买得兴起,我却手忙脚乱。实际上我是看在上两代的面子才被动地练起字来的。翻开《爨龙颜》、《爨宝子》,觉得这两类字好辨,便即兴在新木板房子木板墙上大书“我们在家里,大家有事做”10个大字,挨了家父两脚(至今劣迹犹存)。

  当时若有位高人开导开导,如家父的金兰之交。湘西大诗人大书家田名瑜(个石),家父没想到,田伯伯愿不愿意?这都是后话了。

  如今老来,历代书法虽看过一些。然自己所书,仍近似80余年前壁上所书,是不成体例的。

  “字”人人会写,要可观底是不易,人作书如注射荷尔蒙兴奋剂,容易顿生万丈豪情,忘记现实自己。关门愤笔,三月成家开个展,到处都是。所以得到几个教训:

  一、自己说好,不算!

  二、做了官,自己部下说好,不算!

  三、朋友吹捧,报纸喧哗,不算!

  四、名人名家只是某行业成就,所书仅有纪念或历史价值,无书法实际,远的有大师章太炎……不算!

  广东自古就出文化高手,近代如邓尔雅、叶恭绰都是风神倜傥、成就辉煌的大书家。渊雅的学识,宽阔的人生经历,高尚的人格,是他们书法成就的根基。

  叶三几十年来像钟表匠那么精确严格修炼他的书法。我们见面总是海阔天空说些好玩有趣的话,既不谈书也不谈画。实际上我晓得他在不间断地读许多今古好书,不停地弄他的书法。

  叶三的书法正如古人认真的提倡,格局严谨,用笔郁沉,十分之讲究。在当今时髦的时代,不从流俗,循尚规矩,是少见的。

  我是不懂书法的,有时也倚老卖老写几个字,像个撒赖过日子的流浪汉。但看到他的书法,心境却肃然起来,变成一个正经的人。他精研书法的严谨,像个潜心修行的和尚。

  有的“沙尘超”似的书法家,搞得漫天飞沙走石,说的书法清规戒律镇服不少善男信女,好笑的是他自己一点也没有做到。

  我们天各一方,有时夜半醒来,想到叶三此刻正在练字,登时眼前一个胖子灯下狂书的画面,十分好笑。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