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吴冠中丁雪峰等画家思想中汲取书法营养

2015-10-16 16:50

恩卉画廊朱斌和丁雪峰教授交流

  丁雪峰说: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停滞的艺术、固定化的艺术是不可能被人重视的。对个性的迫切需要,正是这种多元时代的特征。当前中国画的各种倾向,就是迫切需要个性的直接反映。

  丁说:什么“传统”啊、“现代”啊,其实用不着这么区分,区分也没有用。历史是群众创造的,不是英雄的独创。古代没有人担心有没有传统,更没有人担心是不是在创新,但中国画一直在延续、发展。

  丁说:中国画真正的使命就是使画家的情感与人格精神成为可见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幅作品表达感情与人格精神越充分,它在艺术上的地位也就越高。进一步说,一个画家,只有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共同精神,他的作品才更具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感染力。

  丁还说:评判画的水平高低,历史说了算,后人最有发言权。现在想说了算的太多了,比如各级美协、各级画院。但历史会如何看?后人会如何看?后人不会再关注前人手中的“权”,会客观地看待前人的作品。

  曹永祥说:吴冠中“先 生从来不会约束学生的整洁和追求,他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反对学生机械地学习某位大量的画法,包括学他的画法”。“吴先生常说,教师的责任应该是提高 学生的审美观,只有眼高手低的者,不会有眼低手高的。只有眼高了,才有可能成为高手。”吴先生“他从不讲绘画技法,也很少给同学改画,他讲的是审美之道, 启发学生的灵性,让学生自己感悟美的真谛”。

  (上述摘自2010年9月8日《中国书画报》第A1、B3版)

  过去常说画要从书法中汲取营养,这无疑是对的。历史上的书法家不少也是画家或者是能画的,其书法是否也从画中汲取了营养?

  且不说书画同源。书画均属艺术,追求的都是个性和美。而美的原理是相通的。

  艺术美之中充满了阴阳之道,而“道可道,非常道”。今天不少的所谓书画家不通阴阳之理,书画教学中也少有讲述阴阳之道的,更多的是灌输一些固有的、名家的一些技法,余以为此乃书画教学之弊端,也是艺途难出成就的根源。

  基于此余以为,研究书法及从事书法教学者,不妨从吴冠中、丁雪峰等画家思想中汲取些营养。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