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16 00:00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9×60厘米 1996年 沙曼翁
言恭达
高风逸躅范书林,芒砺雄苍烁古今。
最是三秦游梦日,流芳溢彩道天心。
学富神清藻赡丰,性灵墨妙古人风。
艺坛揽辔复何者?翘楚时流骨立雄。
草堂惜别共飞觞,更蒞虞湖赏海棠。
鉴古论今诚磊落,程门秋色胜春光。
师门负笈年而立,识得文心大道真。
剪却姑苏春一片,寄将佛国点金人。
望眼依依柳挽翁,斜阳一抹满江红。
应怜十月千秋雪,半世师恩百世功。
(注:曼师所居一人弄口河旁柳荫成行)
又是一年春水暖,酒倾泪洒祭恩堂。
可堪分袂论时雨,零落听蕉墨几行?
(注:“听蕉轩”乃曼师书斋名)
作者附记:
一位在旧时代出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淫,又在新时期文化繁荣大潮里逐步走向高峰的艺术大家,曼翁先生给当代文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他几十年的文化苦旅将哲理与诗性凝结成一种淡淡的宗教情怀,这种智慧的灵光高雅、圣洁、空明、超拔,启示着当代书法人值得深深地去思索艺术与人生,因此,今天我们研究“曼翁现象”,不仅是他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人们从他艺术思想中领略时代的意义与文化的价值。
曼翁先生的书法(尤其是篆隶)与篆刻艺术承周秦吉金石鼓之气韵,继汉唐碑帖之风神,从清代碑学的樊篱中走出来,开辟了一条当代碑帖相融的写意新路。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继吴昌硕后的又一高峰。
真正的金子不怕埋在土里,有识的人们会慢慢地发现他,读懂他,珍视他……在曼翁先生近九十高龄时,中国书法家协会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当我在三友草堂向先生递上奖牌时,先生苦涩地笑了,口中喃喃问我:“一生书涯为了它?”我明白,先生并不看重奖牌,但他看重情感,他感谢理解他、呵护他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那一刻,我骤然感到:先生并不寂寞,并不孤独!
四年前,曼师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走得安详与坦然,走得无憾与自豪,他在艺术人生的碑记上镌刻上了六个字:坚守——创造——永恒!
我常常会回味曼师艺术世界里充满着的那种人文关怀。是的,这是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中华炎黄子孙对这片土地的挚爱,对民族文化的钟情,这大概便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性光辉吧!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