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一辈漫画家的作品价格会逐步走高

2015-11-16 11:27

■方成 武大郎开店

■丁聪 肚里有数

■华君武 永不走路

收藏家杨杰祥十多岁便因书法与廖冰兄结缘,并通过廖冰兄而认识了丁聪、华君武等漫画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杨杰祥更迷上了漫画收藏,直至目前,他收藏的漫画作品已经超过200件,他称“在收藏廖冰兄作品的藏家中,我有可能是最多的一个”。而谈及目前漫画收藏市场,他则直言“参与炒作的人极少,漫画市场可以说几乎没有泡沫”。■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筹五万元买廖冰兄《十二生肖》救急

收藏周刊:谈谈您跟廖冰兄的来往?是怎样开始收藏他的作品的?

杨杰祥:在我还没有认识廖老的时候,他已经送过书法作品给我了,因为当时我还是十来岁的时候,中山市文化局就帮我办了个人的书法展,当时廖老见到我这样的年纪却写了这么多书法,他便说主动给我题字,还给我剪彩。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跟老先生来往一直到其去世。

跟廖老的认识也算是因为书画结缘吧。来往了二十多年,收藏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在收藏廖冰兄作品的藏家中,我有可能是最多的一个。其中,漫画占藏品的比例就有六成。在收藏了这几张重要的作品以后,我便把廖老的作品作为专题性收藏了。包括后来收藏到了他的《自嘲》《禁鸣》以及《猫国春秋》的一些原稿。

收藏周刊:在您收藏他的漫画作品里面,最喜欢的有哪些?

杨杰祥:比如他的代表作《自嘲》。他最早的那一张原稿是在中国美术馆。但后来他又重画了三四件这样的作品,但有些年款还是写一九七九年的。其中,就有一件在我手上。还有《社会主义是天堂》那一批原作也在我手上。还有《十二生肖》系列,他用漫画的手法、语言来描绘十二生肖。

收藏周刊:能否分享一些您在收藏漫画过程中难忘的事?

杨杰祥:就例如《十二生肖》这一套作品,他当时画好了本来没打算卖的。但是他想再出版一本叫《告别万岁》的文集。他为了不增加出版社和作者的负担,他就主动拿了这一套作品出来,让我想办法看看能否找到藏家买,然后把钱作为出版费用。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需要五万元,在当时是一笔不少的钱。我想了很多办法才筹了五万元跟他买了下来。一方面我也喜欢他的作品,另一方面,还是想着帮他解决燃眉之急。

老一辈漫画家有很纯真的人文情怀

收藏周刊:除了廖冰兄的漫画作品,您还收藏了哪些漫画大家的作品?

杨杰祥:可以这么说,是廖冰兄带我走上收藏漫画的道路的。也是因为他,让我认识了一大批漫画大家,例如丁聪、方成、华君武。例如我收藏华君武的其中一件作品叫《炒彭定康鱿鱼》,这张作品真正发表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但其实他早就在1996年就画好了。我认识他是在1995年,已经来往一年多之后,有一次我去拜访他,他就把这一幅作品送了给我,但叮嘱我在香港回归之前一定不能发表亮相。

我跟丁聪的来往也有趣,廖老曾帮我画了一幅漫画像,画得很年轻,像个娃娃头,但是丁聪看了一下,也说给我画一个漫画像,但是他画的那一幅是很有“前瞻性”的,他说他那一幅当时不能用,要过几年才能用的。原来他是把我画得很成熟,说等我四十岁后再用。这张漫画像我也是近年才拿出来分享。

收藏周刊:与漫画家来往跟与其他画家来往有何不同?

杨杰祥:老一辈漫画家有很浓厚的、很纯真的人文情怀与文人风骨。不像现在很多艺术家,很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情味没那么浓。

漫画市场目前可以说几乎是没有泡沫

收藏周刊:漫画原稿收藏的市场目前处于怎样的状态?

杨杰祥:漫画作为一个收藏门类,现在不算一个主流的门类。一直以来漫画都没有被作为主流板块为收藏家重视。漫画收藏目前还是一个低洼阶段。随着老一辈漫画家的离去,他们在美术史上的价值与地位慢慢会显露出来,他们的作品也将越来越受重视。从第一代漫画家张乐平、丰子恺、丁悚到华君武、方成、丁聪、廖冰兄、特伟、黄苗子等同时期漫画名家,仍然在世的就只剩下方成了。目前这一代漫画家的作品市场价值是远远未被发掘的,我认为他们的升值空间还会很大。

去年廖冰兄的一套《十二生肖打油诗画》组画就以57.25万落锤,其实这个价格已经不算低。我当时预算五十万都没有买下。最后没有坚持买下来的原因,是考虑能够出六十万买廖老作品的人,我相信一定是比较喜欢,而且很珍爱其作品的藏家。既然我自己手上也已经有了一套,那我也不会志在必得。

收藏周刊:有些漫画大家的作品价格还不如目前一个青年国画家的作品价格,您怎么看?

杨杰祥:大家对漫画的认识过程还在逐步成熟,另外,收藏家的眼光也在一步步提高。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走好,我认为,老一辈漫画家的作品价格必定会逐步走高。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漫画市场可以说几乎是没有泡沫的,因为参与炒作的人极少。

但漫画也有造假,最多的应该是廖冰兄的漫画作品。华君武也有。所以,在收藏漫画的时候,提前做好功课是必须的。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到博物馆

“瞻仰漫画”的时代

“没有哪个国家的漫画像中国那样将为民请命视为正统使命,以至于,没有哪个国家的漫画像中国漫画那样深切地与民族历史拥抱而行。”法国学者伊莎白曾如此感叹道。中国现代漫画一方面随着报业兴盛,获得了传播载体而生,而另一方面则与民族存亡,国家局势紧密相连。

但时至今天,这一类极具特色的漫画,已经逐渐跟随那一代漫画家的远去而淡出人们的视野,是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了,不再喜欢沉重的思考?还是媒体多元,分流了舆论阵地?抑或当今的漫画家缺乏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如同廖冰兄晚年所言“漫画家以个人发财为宗旨”?

在廖冰兄百年艺术大展开幕当天,前来观展的人把偌大的广州艺博院挤得水泄不通,在场观众也纷纷发出感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诚然,现在要看这一类漫画,似乎真的只能到博物馆去看,但愿现实真如我们所见,果真到了廖冰兄曾经所向往的“再找不出一件要攻击的事物,找不到一点漫画题材”那样的时代。

简介

杨杰祥

青年学者、书画家、收藏家。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梁志钦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