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16 12:02
海报
留墨巴黎 50X45cm 2010年
树帘遮雨 68X68cm 2013年
归田系列·秧田 90X60cm 2014年
归田系列·晴 90X60cm 2014年
小隐于野 100X53cm 2014年
大隐于山 100X53cm 2014年
归心于山 100X53cm 2013年
南山无语 100X53cm 2011年
千重山脉 100X53cm 2012年
浓淡山水 100X53cm 2012年
展览时间:
2015-11-15~2015-11-24
开幕时间:
2015-11-15 15:00
展览城市:
云南
展览地址:
昆明市博物馆
主办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 昆明市博物馆
展览介绍:
蒋丽萍的画所以能打动我的原因正在于,她的水墨画,无论是山水还是大写意花鸟,都有一种浪漫的抒情性,她身上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使她在观察自然和付诸水墨表现时,不会拘泥于真实场景的写照和追求物象的写实。而是注重诗意氛围的营造,追求格物致知的意象表现。她喜欢淡淡的晕染,很少用焦黑的浓重的色彩,她的绘画中显现出来的清雅、淡静的格趣,体现了一个女性画家独有的浪漫气质。
如果我们翻看那些伟大的山水画家留下的画论,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忠告;在做一个画家之前,首先要做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但今天的境况是,画家离自然越来越远了,他们已经失去了倾听清风走过枝桠的能力。即使偶尔离开城市的画室,走进自然写生,也是扮演一个匆匆忙忙的过客。而蒋丽萍给我的印象是,她似乎是一个天天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神秘的西双版纳和云南风情,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流淌的血液,一片草叶,一杆枯枝,一处最普通的风景,都可能唤醒美好的记忆,带来创作的灵感。正因为如此,她才可以能把画画得像呼吸一样自然,清新。看她的画,就像读一首唐人的山水诗,能使浮躁的心灵变得安静。
摘自美术学博士王民德《诗意性的笔墨表现——读蒋丽萍的画》
略带仰视的观看角度,传统和现代建筑的错落,玻璃幕墙的光洁和石砌外墙的参差,蒋丽萍用马蒂斯一般的线条,给我们带来了全然新奇的视觉体验。很多对中国画表现形式的探索和研究,都会引发这中探索和研究是不是中国画的质疑。蒋丽萍的这些作品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没有引发别人的质疑,而又作出了非常充分的学术探索。仅仅从观者的角度,我和大多数读过这些作品的人一样,欣喜、赞叹。而从理论工作者的角度,我看到了中国画传统技法破局之途已经渐次展拓开来。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