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6 00:00
色影无忌:正如你介绍的《镜子》这组作品是对光和时间的探索,这两个元素一直是摄影最基本的语言,这次为什么会选择对摄影最基础语言的尝试?
朱锋:这次送展的是最新的《镜子》,这组作品开始于2008年,光和时间是摄影绕不过去的两个基本元素,摄影的本质其实就是这两样东西,围绕这两样东西,我找到了扫描仪这样的媒介,抛弃相机来探讨摄影的可能。
色影无忌:你觉得《镜子》这组作品如何体现了“时间”元素?
色影无忌:镜子作为本身不带有任何属性的物体,完全反射光线,你为什么会选择镜子这种媒介?
朱锋:镜子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这种直接的力量。
色影无忌:在你这组作品刚开始的画面呈现上是有镜子的出现,后来为什么选择把镜子本身剥离出来,只留下镜子里面的色彩?
朱锋:镜子既有作为物的物质属性,同时镜子又具有非物的精神属性。作品中镜子从有到无的过程其实就是从镜子的物质属性一步一步进入镜子精神属性的过程,当具象的镜子被剥离掉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性出现了,限制越少,可能性越多。我需要一种更加简洁的形式直接指向事物的本质。
朱锋:这还是要回到摄影来说这组作品,我做这组作品还是限制在摄影的范围之内探讨摄影的可能性,而摄影传统的呈现方式就是把摄影的结果,一张照片,展示给你看,我在呈现方式上没有进行过多的探讨,还是希望作品回到摄影本身。
色影无忌:在之前的作品《片面》《我是谁?》更像是提出了一个疑问,《镜子》这组作品似乎已经清晰了自己的内心,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是否处于不同的个人状态?
朱锋:《片面》是我拍他人,《我是谁》是我请他人拍我。《片面》关于肖像的面相分析,照片是将两个由左右脸分别复制、重组而成的虚构的人物肖像并置而成,真实的肖像已经抽离。我想在这组照片中通过两张略有区别的肖像,体现人和事物的两面性:严肃与幽默、真实与虚构,人物内心的从容与紧张、得意与伤感、真诚与虚伪等等的细微差别,以及种种矛盾对立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我是谁》这组作品在美国完成,我想通过照片传达自己在美国的感受,我用衣服将整个头包住,只剩下一个躯体在美国陌生的环境中请他人为我拍下一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封闭的自我和一个开放的环境的合影。解决的问题看似不同,其实都是在关注人的种种问题,最终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只是借助不同的摄影方式来完成。《镜子》也是一样,不同阶段解决不同问题。
色影无忌:在你的《片面》《星云图》这两组作品中,明显能感觉到托马斯·卢夫的痕迹,你如何看待托马斯·卢夫作品和你作品之间的关系?
朱锋:之前非常喜欢托马斯·卢夫,喜欢他对摄影的认识,以及喜欢他对摄影认识的打破,他一直在拓展摄影的种种可能,而且特别能够抓住摄影的本质。《片面》《星云图》可以说是对托马斯·卢夫的致敬。
色影无忌:在目前手机摄影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已经给摄影带来了太多的改变,就像刘铮之前的《自拍》完全是靠互联网征集起来的一组作品,在你看来以后摄影师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哪些地方?
朱锋:如果只是工具的改变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就认为摄影会有多大的改变,我认为对摄影的认识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刘铮都已经做到了连照片是不是你自己拍的都不是问题了,如果我们还在停留在照片用相机拍还是用手机拍这个问题上,那么我们就没有真正看到刘铮《自拍》作品的价值所在。看摄影师的价值,就是看摄影师的思想有没有价值。
来源:色影无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