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06 00:00
又是一年十五元宵节。当代人以赏月、观灯、吃元宵等喜庆的方式欢度元宵之夜。如2011年,西泠印社拍卖行推出一件赵之琛、顾驺在1840年创作的《元宵 婴戏图》立轴,估价12万—15万元,最终成交价达到了36.8万元,这幅画主要展现了一群儿童敲锣打鼓庆赏元宵佳节的民俗风情。秦宣夫在1944年创作西画《四川龙灯—闹元宵》,在2009年的拍卖成交价达到了201.6万元,画中展现了四川传统的元宵节舞龙灯的场景。
今是如此,古人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明代艺术作品《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上元灯彩图》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过元宵节时的热闹场面,这也正是中国古人欢庆元宵节的一个缩影。
明代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绢本设色 624厘米 × 37厘米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据知,1966年,在江苏苏州虎丘乡的新庄发现了一座明朝的墓葬,墓中多奇珍异宝,其中就有一副再现明朝宪宗皇帝过元宵节的行乐图——《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长624厘米,宽37厘米,它构图严谨,笔法细腻,画面上的宫廷院落巍峨壮观,各种人物的情态、动作细致入微,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它描绘的正是明朝成化年间皇宫里过元宵节的各种情景。
有趣的是,每幅场景中都有宪宗皇帝的身影。画中他穿着不同的盛装,或站,或坐,表情安详。这又是什么原因?原来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治国平 庸,生活奢靡,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喜欢绘画,尤其喜欢让画师将他的生活都描绘出来。而《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就是宪宗皇帝亲自监督画成的。
明代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图)
对于宪宗皇帝的这种雅好,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宪宗皇帝喜欢追求新鲜刺激,对宫中杂技、戏曲、赏灯的热闹场面已提不起兴趣。当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再次到来之 日,宪宗皇帝有所倦怠,这时,一位大臣说:“皇上莫急,前面定有惊喜。”果然,前面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宪宗皇帝快走几步,见台下有不少的货郎高 声叫卖,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原来,为了取悦皇帝,大臣们特意将民间的街市情景搬到宫中,见惯了宫廷盛景的宪宗皇帝见到民间街头场景,觉得新奇好玩,大加封赏,宪宗皇帝觉得这也具有“与民同乐”的象征,当下命令宫廷画师用大量篇幅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
《上元灯彩图》局部图
《上元灯彩图》
在2008年12月的拍卖会上,有一件作品《上元灯彩图》,描绘了明代金陵秦淮一带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当时的成交价高达739.2万元。
明代《上元灯彩图》为绢本设色画卷(25.5厘米×266.6厘米),这幅画作因没有作者款印,只有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鉴定后为的题跋:上元灯彩而被命名为《上元灯彩图》。
《上元灯彩图》局部图
这幅画不仅可以看到元宵节期间种类丰富的秦淮花灯,更可以在画卷中心看到著名的鳌山巨型彩灯。如今人们熟悉的荷花、菊花、南瓜、鱼虾、蟾蜍、螃蟹等花灯在画卷上应有尽有。此外还有不同形制的宫灯、走马灯、纱灯和几何造型灯等各式彩灯。
画面上人们逛街赏花灯、看热闹的同时,纷纷走进店铺欣赏字画,评头论足;或在摊位上把玩瓷器等,侃价购买;一个销售乐器的摊主为了招徕顾客,竟然自己弹起了三弦。
该画卷中描绘有蜡梅、兰花、水仙、细竹、小松等花卉植物,既描绘有配以奇石的盆景,也有销售奇石的摊位,画中的孩子对放置于小盆中五颜六色的雨花石颇感兴趣。这些都是南京民众赏玩花鱼的生活缩影,从一个侧面应证了明代金陵的社会风俗习尚。(王喜英编辑整理)
来源:书画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