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众生皆佛 11画廊展出“众生佛性”

2015-09-20 00:00

9月19日,位于22院街艺术区的11画廊展出艺术家高峰个展“众生佛性研究”,展出了艺术家高峰分别以纸与铜为媒介的两个系列的十余件作品。以传统为引子,高峰的作品呈现出显著的中国风,而这位199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也是国内进行雕塑材料试验的艺术家之一。集合先锋与传统,高峰说,“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的根的东西,对于作品来说,精神性的内容一定是大于物质性的形式的。我想把传统的东西融合当我的作品中,用当代的方式去表现”。  

9月19日,由王一策划的展览“众生佛性研究”在11画廊开幕
9月19日,由王一策划的展览“众生佛性研究”在11画廊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以“众生佛性研究”为名,艺术家高峰解释说,在他看来,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是佛性大过于“人性”的——因为他心地纯洁,还未被世俗侵扰。由此而来,每一个人心地都有佛性。因此,在创作中,艺术家一层层地贴出人物的表情,或天庭饱满,或脸颊瘦小,以不同的面部特征,来象征不同的人,而脱胎于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型,则让这个呈现出来的“人像”,带有着佛性的宁静,与柔和的心情。二十年,这位曾想亲身到意大利留学感受雕塑的雕塑艺术家与纸为伴。轻薄的纸与厚重的宗教形象,当观众诧异于两者的对比,高峰又缓缓地说,“我觉得,纸是最耐久的材料”,他说,“你看,宋徽宗的画现在还能看到,可是那些铜器,现在又留下了多少呢?” “众生佛性研究”系列细节
“众生佛性研究”系列细节 以纸为媒介,高峰已经做了二十余年尝试
以纸为媒介,高峰已经做了二十余年尝试 而在另一个系列的“沉思悟”中,高峰则以雕塑语言,尝试着以雕塑的形式幻化《金瓶梅》与《红楼梦》两部古典文学经典。在《坐看水穷处》中,高峰以象征化的男女与身旁不可雕的朽木的结合,追问“欲望的终点在何方”,纠缠而沉重;而在《空》中,艺术家以灵魂脱壳后留下的空壳,制造着东方文化中备受关注的“空灵之境”。高峰说,艺术当然要保持精神性——或者说,精神性永远都应当是最大的。 来自《金瓶梅》文本的作品
来自《金瓶梅》文本的作品 作品《空》,来自《红楼梦》的文本
作品《空》,来自《红楼梦》的文本 艺术家高峰在展览现场
艺术家高峰在展览现场

来源:HI艺术 作者:滕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