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21 11:05
贺进
因为几次国展我们认识了张圆满。从二届隶书展的“状元”到二届草书展的“探花”,奠定了圆满在书坛上的新人位置。
张圆满,斋号问初堂、錭庐,河南省驻马店人,2009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作品多次在全国展中获奖、入展。出版有《伏想清和——张圆满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成员。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出版社,从事书画编辑出版工作。
圆满的隶书我看了不少,整体而言,一种质朴的气息让人领会到他对这一书体的感悟。隶书,有人说她简单,有人说她复杂,对于其艺术价值的揣摩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隶书入门很简单,“拔高”很难。说入门简单,可以看看所谓“江湖书法”或“退休干部书法”,所呈现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隶书作品,说是隶书,无非就是将楷书的横画左右伸展加上“燕尾”而已。但是,如果将隶书的意趣及朴拙写出来,可不是一件易事。泱泱秦汉书法史,碑版、瓦当、碑刻、帖本等等,所记载的隶书佳作千万之众,这浩如烟海的隶书作品让后学有了更多的认识空间,“拔高”的层面如果脱离这些本体的书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说我坚持认为隶书的意趣远远高于她的技术。圆满是聪明的,他的隶书作品在表现纯熟技法的基础上,更多地汲取古代书法佳作的意趣表现之美。圆满能看出来,且能做出来,这正是圆满的隶书高于他人的地方。
书法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对于行草书顶礼膜拜,皆认为行草书的表现是书法的至高境界,也相对较难。关于圆满的行草书,我的理解是:他是用心写的。用心与不用心对待一幅作品,效果很不一样,当然我说的用心更多的是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对于“二王”及明清的行草书,他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艺术语言,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静谧与沉着。大幅行草书的表现趋于对“势”的把握,手札式的小品创作趋于“气”的表现,“能大能小”不易。大幅行草只有对线质的锤炼有基础之后方能表现,小品行草书作品则建立在对于魏晋古风的承袭之上,这种承袭更多地来源于对于“二王”的研习。圆满很巧妙地打通这种贯势,且游走于两者之间,最终将他的行草书推向“意趣”的方向。
圆满很谦虚,对于来自他人的夸赞总是有所保留的接受,这种态度会让他在书法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友人说:“圆满似乎把书法作为他终生的事业了,时时刻刻都在琢磨书法。”我想这句话是符合实际的,我看到的圆满是他对于书法的执着态度,我想他是不拘于现在的,他定会越写越好。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