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21 11:28
海报
泉育清翠 136x68cm
日矅西極
龟寿图 138cm×138cm
泡茶须用曼生壶 50x50cm
崂山北九水 32cmx32cm
大陆漂移进行时No.18 180cmx98cm
皖乡系列作品 之三 136X68
经轮下的藏女 136X68
NO3 倚山听泉忆旧梦 138x69cm
展览时间:
2015-10-01~2015-10-10
展览城市:
重庆
展览地址:
重庆美术馆
学术主持:
邱正伦
主办单位: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 重庆画院 重庆美术馆 重庆市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
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 西南大学中国当代城市美学中心
协办单位:
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重庆文化艺术品行业协会
策 展 人:
杨涪林
参展人员:
李建 杨涪林 黄越 谢宗君 刘春明 孔耘 于树斌 刘丹 肖素红 肖舜之
展览介绍:
四年前,由国内十位实力派画家发起了“问道水墨•当代中国画十家作品展”,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水墨的关注。四年后,这一中国画重要的区域性学术平台,在影响日渐扩大、水准日益提高,走过陕西、安徽、广西、四川之后来到了重庆,以一批风格多样、表现创新的作品,问道千年墨韵和山城同道,为巴渝画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道,道路,方法矣。中国水墨是强调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艺术,主张“墨即是色”,最讲究道。不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工笔、写意、工写,不论是画家笔下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还是画家蕴藏在画中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无不是通过墨的浓淡变化来反映色的层次关系,达到“墨分五彩”的效果。水墨以画品的人格化、画艺的人本化,通过画家的文人化将其锻造成了一种融汇诗书、涵泳情怀、讲究形式趣味的艺术,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绘画最大特性和最高水平的艺术。作为中国人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一种重要而独到的方式,水墨反映了中国人观念意义形式结构的自律化发展,是中国人赖以休养生息的文化传统楔入现实情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参与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建构,也为世界美术的多元格局带来了自立和自足的一极。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文化品格,早已渗透进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血脉。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水墨画这条永无止境的道路上执着地跋涉探索,登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形成了众多异彩纷呈的流派、涌现了众多各领风骚的大师。其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过程,其实就是求道、寻道、悟道的过程,问道的过程。
参加本次“问道水墨•当代中国画十家作品展”的李建、杨涪林、黄越、谢宗君、刘春明、孔耘、于树斌、刘丹、肖素红、肖舜之等10位画家,曾经是当年中国美术学院研修班的同学。来国美进修之前,他们均早已对水墨艺术如痴如醉多年,且在各自主攻和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在这所1928年由蔡元培先生选址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10位学员“百尺竿头更进步”,以画会友、以画交友,在如饥似渴地汲取新鲜营养,不断丰富、提升、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和缘份,结识朋友、交流技艺。几年前,对绘画艺术更有心得的他们一致倡议,以举办群展的形式来展现他们在水墨艺术这条道路上跋山涉水的收获和体会,从而证明传统水墨在现代语境下的存在和价值。展览一经举办,即好评如潮,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关照。据我所知,这10位分别身在浙江、黑龙江、安徽、陕西、广西、四川、重庆的画家,目前均在中国当代水墨界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多年以来,他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中国画修为,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笔耕不辍、探索不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绘画面貌,成为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在这10位画家中,杨涪林、黄越是我所熟悉的两员重庆实力派画将。他俩前者擅长人物,后者主攻山水。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教师,他们在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倾情于具有学术高度的水墨创作,用浓、淡、干、湿、焦浸染出了一幅属于自己的艺术长卷。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真正的道,唯有永不停滞的问道方能找到。“问道水墨•当代中国画十家作品展”的创立,便是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艺术家循着继承创新、继往开来的路子,在水墨广阔天地的一次翱翔。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