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看似熟悉的风景或事物 赵一浅个展展出近两年新作

2015-10-12 00:00

10月11日,“一个看似熟悉的地方——赵一浅个展”在今日美术馆二号馆开幕。展览展出八零后艺术家赵一浅近两年来创作的十九幅作品,集中呈现了艺术家“在不在场”系列的延伸。本次展览由策展人黄笃策划,在开幕式现场,黄笃表示自己其实一直在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与创作状态,赵一浅显然是八零后艺术家中特点较为突出的一个。 赵一浅个展开幕现场
赵一浅个展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展览以“一个看似熟悉的地方”为名,是借用了本次展览中出现的一张作品名。在这张同名作品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几乎不能再熟悉的居家现场,就如同我们所熟悉的某位朋友家的客厅。而赵一浅说,事实上这是他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旅游时偶然在一家二手家具商店看到的场景——就如同题名所透露的,一个“看似”熟悉的地方,却可能与我们所熟悉的地方相去甚远。我们或许能看到“熟悉”的风格或者气质,却无法忽略背后或许反差极大的人文与历史背景。赵一浅说,绘画的每一笔都在寻找“灵魂”,而这种“灵魂”,或许就是艺术家“在不在场”系列中所有意抽离、却又挥散不去的隐含意义。 展出作品,亦是被选为展览名的《一个看似熟悉的地方》
展出作品,亦是被选为展览名的《一个看似熟悉的地方》 《一个看似熟悉的地方》局部
《一个看似熟悉的地方》局部 展览现场,图为三联作品《世界》
展览现场,图为三联作品《世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如果说了两年前的个展上,赵一浅的“在不在场”呈现的是一种对地面、门窗等细节的“假场景”制造,在本次展览中,赵一浅则将他的视角拉远,在采访中,赵一浅说,他“把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平常的东西,用我的方式,加入一些超常规的行为,构成一个似而非似、含有逻辑问题的状态”,从对细节的放大,到对一个看上去的真实场景的重现,赵一浅寻求着“从微观到整体”的画面发展,“这是一个过程,学习的过程”,赵一浅如是说。而在这些艺术家制造的画面中,不同时空的代表的并置被努力处理的“正常”,而在近看中又充满冲突。在现场播放的视频中,赵一浅说每一张画面背后都有另外的故事,而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格外突出。  

展览现场展出作品《巴尔蒂斯的拾穗者》
展览现场展出作品《巴尔蒂斯的拾穗者》 现场作品《第七日的目击者》
现场作品《第七日的目击者》 现场展出作品《爱的纪念碑》(左)与《爱的背面》
现场展出作品《爱的纪念碑》(左)与《爱的背面》 艺术家王兴伟在展览现场说,八零后艺术家与前代艺术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成长期缓慢”——这意味着八零后艺术家往往有着比前辈艺术家们更多的时间来寻找自我。这固然与八零后艺术家的成长时代有关,或许也与一个快节奏的当代有关。无论是“寻找自我”还是“寻找未来”,赵一浅近年来的创作却都锁定在对“在不在场”这样一种内涵情绪、情感与隐喻的探索,在延续作品生命的同时完成突破。从形式上看,赵一浅在尝试让画面更丰满,并突破了之前单纯的环境而转入情境,色彩上,赵一浅延续着自己一贯的灰度,却在减弱对比的前提下加入更富有隐喻的模糊感。 现场展出作品《在这里我们都相互存在过》
现场展出作品《在这里我们都相互存在过》 现场展出作品《自画像》
现场展出作品《自画像》 从色块丰富的地板门窗,到充满故事性的构建假景,赵一浅代表性的“在不在场”系列变化显著。赵一浅说,新展览就是要呈现自己的新面貌,而对于我们来说,看到的是一个不断前行的、不拘泥于形式的赵一浅。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class="more",滕昆<em,title="作者:滕昆 "></e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