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范又榕个展开幕 一场用质感完成的绘画独白

2015-10-12 00:00

“绘画有其自身的,不依赖于图像信息的内在声音。”这是范又榕写在个展现场地上的一句话,有些执拗,又有些坚持,就在对画面质感1毫米变化上的反复拿捏中,她完成了这场自己的,关于绘画的表达。 范又榕个展“质感的独白”在798芳草地画廊开幕
范又榕个展“质感的独白”在798芳草地画廊开幕 10月10日下午,艺术家范又榕个展“质感的独白”在798艺术区芳草地画廊开幕。展览共展出了范又榕自2008年以来创作完成的2个系列作品,包括以都市女孩的形象作为创作素材的《女孩》系列和以风景(场景)、物品作为创作主体的《余光》系列,共16幅。 范又榕个展现场 范又榕个展现场 《女孩》系列是范又榕2008年至今延续发展的一个系列。作品画在亚麻布上,有种淡淡的气氛,人物形象用木炭条、碳笔、硬铅笔不断叠加,在五六遍的涂抹中,肌理感和厚重感随之而来。范又榕笔下的这些女孩,面无表情却又带着某种莫名的情绪。在艺术家看来,正是这种情绪爆发之前或是转变之中的“灰色”状态,才是人内心真实的状态。 在对画面创作质感的不断追求中,艺术家对情绪的把控能力也更加游刃有余。尤其是2015年的新作《女孩NO.28》,融入了古典圣像画的样式,在增加画面空间感的同时,也更主观地把控了画面情绪的传递。 《女孩NO.28》 180×390cm 综合材料 2015
《女孩NO.28》 180×390cm 综合材料 2015 《女孩》系列 《女孩》系列 《余光》系列则是范又榕从2011年开始在绘画语言上的新探索。画面主体由人物转向场景描绘,以一些日常中被人们忽略的社会景观入画,依然用炭笔勾画出一种笔调细致、层次丰富,耐人寻味,甚至冷峻的自然景观。这种用强调精神维度的语言,将熟悉景物呈现出一种冷静严肃的社会学图景。在“场与物”的关系探求中,表达出艺术家对当下都市人生存状态的拷问。 《余光No.5》、《余光No.4》180×130cm 综合材料 2012
《余光No.5》、《余光No.4》180×130cm 综合材料 2012 《两棵树》160×130cm 综合材料 2015 《两棵树》160×130cm 综合材料 2015
如果说《女孩》系列呈现的还只是艺术家个人艺术思考外化的语言特征,那么在《余光》系列中,范又榕除了在绘画语言上更加肯定和确信外,将关注更多的转向了现实和历史。这似乎也正是四川美术学院的绘画传统之一,并且,她继承了学院绘画传统中既关注历史、现实,又以个性人文为出发点的创作精神,将个体情感的表现与作品主题的呈现,以及与当代现实生活和切身体验有机结合。 《余光No.9》100×140cm 综合材料 2015
《余光No.9》100×140cm 综合材料 2015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程玲<em,class="more",title="作者:程玲 "></e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