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13 15:10
柏睿安(Brian Michael Reed)是一名年轻的纽约艺术家,他的创作涉及绘画、雕塑、装置、行为等多个领域。从2012年到2014年,柏睿安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宋庄与上海朱家角进行驻留和创作,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创作了《从中国到宇宙》系列作品并举办了展览。柏睿安的创作主体从生活现场中来,2014年,朱家角艺术馆举办了“图像人类学:柏睿安在朱家角的驻留与创作”的展览。我们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柏睿安所感知到的中国文化及它们的视觉图像,正如王南溟在《从文化游牧到文化驻留:柏睿安在朱家角》一文中所认为的:“艺术成为了人类学的另一种方式,即变成了图像与人们认知的结构关系,艺术家的驻留如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但这种田野调查的报告不是用文字来书写,而是视觉图像来呈现。”对于柏睿安来说,艺术是感知人生的一种方式,在多元文化视角成为当代艺术的对象的今天,他选择了中国文化来介入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视觉上的呈现。
Brian Reed,天使,带我抽离我自己,手工纸水彩画,100cm x 75cm,2015
此后,柏睿安继续往返于纽约与上海之间,成为一名在上海的自由艺术家。2015年10月,柏睿安的第三个展览“乡村生活:柏睿安与上海杨行吹塑版画的互动”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举办,这一展览延续了前两个展览的内容,是对前两次展览的扩大,展出柏睿安最新创作的作品以及在北京宋庄、上海朱家角驻留期间的部分作品。除了他自己创作主题的延伸,如莲花、小龙虾及相关的素材之外,柏睿安还在展览之前,在宝山与杨行版画家进行交流和对话,受杨行吹塑画启发,柏睿安创作了以蜻蜓和红雾为主题的系列作品。
Brian Reed,红雾之心,手工纸水彩画,100cm x 75cm,2015
本次展览包括三个主题:莲花、小龙虾、蜻蜓和迷雾。这三个主题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展览区域:一是展厅入口处用莲蓬和有机玻璃整齐排列在墙上的装置作品,二是展厅中庭围绕莲花所创作的巨大装置和绘画作品,三是用霓虹灯做成的小龙虾装置从展厅二楼屋顶上悬挂布置,四是在展厅二层以蜻蜓和迷雾为主题所构成的一个红色房间,五是柏睿安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期间创作和互动的影像文献。本次展览既是他到中国来驻留创作的一次回顾展,同时也是对上海宝山杨行吹塑版画考察的再创作。
莲花山的意义(局部2),2015
Brian Reed,莲之语言,血色诗意系列,日本手工纸,血,墨水,52cmx42cm,2015
对莲花的关注并给予多方面的阐释是柏睿安到中国后持续创作的主题。在前两次的展览中,他以莲花为主题的作品反应了一个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通过对莲花与生活之间形成不同意义和不同价值系统的解释,打开莲花所隐喻的各个侧面以及本土的差异性解释。在这次的展览中,柏睿安依旧以莲花作为核心元素,不断丰富莲花的隐喻性。《莲花山》是一件巨大的装置作品,在展厅的中庭搭建了一个白色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在柏睿安看来犹如一个神庙,是心中的圣殿,可以回忆,可以反思,也可以冥想。神庙没有顶,三面封闭,只有一个半圆的门可供观众出入。神庙的墙面外是整齐排列的“莲花山”,柏睿安把写有 “山”的文字塞入每个莲蓬的莲心,然后在莲蓬上涂满各种颜色,这些莲蓬被装在有机玻璃盒里,然后整齐的排列在墙上。这些莲蓬部分采摘于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所在的顾村公园里的莲花池,为了表达莲花的多种寓意,柏睿安还与宝山的社区观众一起共同创作这些“莲花山”,他邀请观众写一个能表达自己心愿的文字放进莲心。神庙上空是一个巨大的穹顶,悬挂着白色的莲蓬颈,这些莲蓬颈全部由宣纸手工做成,沿着神庙四周错落有致的从穹顶延伸到神庙内部,神庙的地上放着一个圆形的会发光的霓虹灯,在太阳的照耀和霓虹灯的反射下,这些莲蓬颈轻轻摆动,显得格外纯洁和神圣。神庙周围有两条河流所环绕,这些河流由粉色的沙制作而成,河流和神庙中间铺满了陶制的锦鲤和月饼。神庙后面是柏睿安创作的以莲花为主题的一件尺寸巨大的绘画作品。柏睿安期待观众在进入神庙抬头仰望摇曳的莲蓬颈时,能体验到一种精神启示,或至少是一种深度冥想的心境。
《莲之记忆》是一件关于记忆的作品。柏睿安说他会花费很多时间去看莲花池,看着莲花和荷叶在水中的倒影,想着回忆带给他的意义。他运用中国宣纸与墨的属性来表达这种记忆的模糊与对自我的审视。他先是在宣纸上印上莲藕的形状,捕捉记忆的形态,看着它随时间慢慢变模糊或是面目全非。然后他选择不同的颜色来模拟血不同湿度的颜色,这些颜色有的温暖鲜红,象征记忆的鲜活,有的暗淡发黑,犹如记忆的模糊。这个过程有时候要花掉两天的时间,墨迹才会干,有些莲藕的形状会比较完整,有些则在边缘流开来模糊不清,就像时间对记忆产生的影响。柏睿安有时甚至会用针扎自己的手指,让滴趟的鲜血混合颜料来进行创作,如《莲之语言,血色诗意系列》就是这样的作品,他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记忆中的痛苦。
柏睿安喜欢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他把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也融入了对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当他想更了解自己时,他就去爬山,让自己与高山进行对话。《莲之山峦》系列作品就是柏睿安对他所游历过的中国名山的描绘。他将蘸满颜料的莲藕拓印在画布上,再用厚厚的颜料来创作岩石,然后再将莲藕的形状刻画上去,如此来传达山的意境。
在上海宝山观摩杨行吹塑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柏睿安受到了启发,他把吹塑版画创作中模印的方法运用于新的主题为“蜻蜓与红雾”的创作。《生活是一团烟与雾》是一件高度约7米的作品,在铺满莲藕的水墨背景中,有上千只蜻蜓在飞翔。这些蜻蜓犹如一团迷雾,漂浮在画面中央。这件作品意在探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柏睿安选择烟与雾是因为它们都遮蔽未知,烟来自与火,火消耗摧毁事物。这个转化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结局就是毁灭。而雾创造了一个位于现实与梦想中间的世界,在雾中我们会迷失在另一个世界或者说是错觉中的世界。在此,红色的雾分割开梦想与现实的毁灭,红雾成了一个可以承载生命中有意义的记忆的容器,使梦想与现实转化为遗忘的碎片。
《红雾庆典》、《莲花蜻蜓》、《莲之构成》是一组水彩作品,柏睿安把莲藕、蜻蜓的翅膀、小龙虾的钳子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他心目中的蜻蜓与红雾,是美丽与邪恶的结合体。这组作品与自我反省有关,进入红雾意味者疯狂或是一段感情的结束,柏睿安把对这段感情经历的检视呈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
为了体验更加真实的乡村生活,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推荐下,柏睿安参加了2015年8月的许村国际艺术节。许村国际艺术节位于山西,在太行山脚下,是由艺术家渠岩发起的一个乡村改建项目。《红雾装饰》是柏睿安在艺术节期间与当地村民和小学生互动而创作的作品。他带了大大小小约60枚印章到许村,这些印章都是蜻蜓身体的局部,村民和小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印章的形状随意在画面组织各种蜻蜓的形状,而使这种单一的图像产生出多维的象征符码。本次展览也是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项目之一。在上海宝山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有一个特别项目,柏睿安将与杨行的版画家进行互动,共同创作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从而释放出各种各样对蜻蜓与生活之间形成不同意义和不同价值系统的解释。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马琳<b><a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