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八年后,那个优雅的老妇人也走了

2015-10-14 09:03

  德国时间2015年10月11日,“贝歇尔学派”的“掌门”希拉·贝歇尔(Hilla Becher)去世,享年81岁。这位优雅的老妇人,和贝歇尔先生在天堂团聚了。大音希声——很适合用来总结希拉老师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贝歇夫妇二人是德国观念艺术家和摄影师,他们常常协同一起工作。二人以大量的工业建筑“摄影类型学”作品而闻名于世。德国杜塞尔多夫国立美术学院摄影系(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是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摄影系之一,这个于1976年由贝歇尔夫妇创建的摄影系培养了目前国际摄影界最为著名的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施特鲁斯和安德烈亚斯·古斯基等人。

  她的去世很快在twitter就登上了热词榜。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纽约客、泰晤士报、竞报、明镜等媒体均发表了悼词,具体内容可参考新闻联播。其实,他们最主要的悼词说的是,贝歇尔夫妇影响了无数的摄影师和艺术家。

  希拉·贝歇尔太重要了,重要到只用说hilla dead两个字,分量就够了。做摄影师做到这份上,也是值了。

  1970年,贝歇尔夫妇和女儿。

  关于这对夫妇的介绍,其实无需多言,自行百度就出来很多。比如下面这段。这是他们的摄影历史。

  贝恩德(1931—2007),生于德国锡根,曾师从著名画家卡尔·吕兴学习绘画和素描。希拉(1934— 2015),生于德国波茨坦,曾给当地一位摄影师当学徒,这位摄影师存有以前无忧宫御用摄影师们的档案。两人1957年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广告公司认识的,于1961年宣布结婚并一道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他们导师是一位和善的图形学教授,两人由此开始了长达一生的摄影搭档之旅。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取名为“框架房屋”,这个项目持续了近20年,后来出了一本画册《框架房屋》(1977/2001)。

  上世纪60年代,他们的主要拍摄项目是重工业。当时整个重工业建筑群都面临着关闭或拆毁的命运,夫妇俩赶在消失之前拍下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的旧工业建筑。他们的第一本书《无名雕塑:工业建筑的类型》(Anonymous Sculptures: A Typology of Technical Construction)由七个章节组成:“石灰窑”、“冷却塔”、“鼓风炉”、“提升塔”、“水塔”、“储气罐”和“地窖”。1963年,他们举办了第一次展览。

  再比如这段,其实想说的是夫妻两为杜塞尔多夫学派鼻祖。

  德国杜塞尔多夫国立美术学院摄影系(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是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摄影系之一,这个于1976年由贝歇夫妇(伯得·贝歇,希拉·贝歇Bernd & Hilla Becher)创建的摄影系培养了目前国际摄影界最为著名的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施特鲁斯和安德烈亚斯·古斯基等人。

  在贝恩德·贝歇尔去世后,出于对其重要地位的考虑,很多摄影评论文章中开始渐渐将杜塞尔多夫学派更名为贝歇尔学派,希拉的去世无疑彻底让这个名字板上钉钉。

来源:影像中国业界动态 作者:曹旭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