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14 13:04
(来源:搜狐艺术 ) 作画中的吴霜 北京,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代名词。在我的眼里没有“北漂”这个概念,因为我觉得,心无定所,到哪里都是“漂”。选择文化的栖息地是每个艺术家共同的意愿,我所敬仰的前辈们也曾经或现在都在北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我也想在这独特的文化栖息地寻找我新的灵感,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魅力,我也想来实际感受一下。 作为青年女性艺术家,会有何种不同的压力? 抛开社会标准不谈,我觉得作为青年女性艺术家,更容易被冠上女权主义者的称号。我不是一个固执的女权主义者,我承认男性与女性的差别,从这个角度讲,也许勉强算后女权主义者。清晰的认识自己不仅是青年女性艺术家,也是每位艺术家都应该修炼的课程。西蒙波伏娃曾经说过“没有女人生来就是女人,而是被后天塑造出来的。”真正的女人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真实的感受与欲望——真的愿意安弱守雌吗?真的喜欢奢华与虚荣吗?真的渴望稳定的生活吗?……太多这样的问题,我也曾问过自己,直到现在,我也仍然在寻找它们的答案。我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能够做出回答,而不是现在被集体的无意识所塑造。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女权主义,哈佛大学历史上唯一的女校长说过,“我不知道什么是女权主义者,我只是认为女人有梦想就应该去追求。”是的,就是这样简单,有梦想就去追求,不管你是男性艺术家还是女性艺术家。 您的作品色彩艳丽,跟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语言上,我一直都在寻找和探索,我有一种时刻面对未知的渴望,我希望不断的尝试各种语言和手法,但对色彩的迷恋是一直没变的。无论作品是偏向具象还是抽象,对于色彩的提炼都是我所重视的。这些色彩有的是一种感觉,有的则需要从生活中捕捉。我不会一直待在一个地方,我会到处走、到处看,这会让我在无意间触碰到一些令我感动的东西,就像最简单的日出和日落一样,那种大自然的色彩变化都会让我惊叹。这种变化可能很难直接反映在作品上,但是把这种感动记在心里,可能在某一件作品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至于主题,我关注的一直都是生命,这是一个主要的概念,但每件作品中的形象都与我对生命的感悟和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我会带着情绪去关注主题。我不喜欢直白的表达方式,不是很愿意如实地反应某个事物或事件,更喜欢描绘主观化了的对象,因为这才是我经过思索后的主题,即使这个主题经过提炼已经不够明显,但于我而言却很真实。形式上的探索很多,但大的主题基本是恒定的,变化不是很大。 从形式上看,似乎介于抽象跟具象之间,怎么看抽象与具象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比于对颜色的执着,我在对作品内容的选择上,要显得更轻松和随意。入画最多的两个物象,是小动物、女人的形体或局部。我不会去回避作为女性艺术家的这种共性,而是坦然面对并呈现。小动物之于世界的柔弱、女人之于社会的被动,在画面中存在着一定的隐喻。个体在主流力量的推动下,它们最重要的价值是在于有强烈的感受。用本真书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物象,下意识使用颜色,尽可能寻找到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点。这才有了人们对具象和抽象辨别的乐趣,我和观众一样享受着这样的乐趣,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游离在具象和抽象之间。但只要我着力于展现我的强烈感受,抽象具象都只是手段而已。 形式上的语言探索在现当代艺术中似乎不是很被看重,材料运用日益广泛,很多艺术家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别的领域,作为架上绘画的坚持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引用策展人顾耀峰在我个展前言里的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当代艺术界和当代艺术家对‘观念’、‘动作’、‘叙事’已成主流的今天,对色彩的敏感以及对色彩广义上的尊重,已变得少之又少了。尤其是以色彩作为语言构建自己的绘画系统,在现在的境况中,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往往,这种‘不合时宜’才显示出一个艺术家最珍贵的特质:独立。独立性意味着自己的艺术不归派、不入帮,同时也意味着拒绝了很多看似大有诱惑的利益或容易被言说的‘归类’。” 从表面上看,我的作品并不涉及“观念”,也不涉及“表现”,严格地说是一种抒发和书写,保持对色彩本身极大的尊重。不得不承认这种创作方式很老气,但是我希望用我的画笔描绘出与众不同。 所以就我而言,“对绘画基本构成要素的尊重”是作为架上绘画者的最珍贵之处。 从《无霜》这个展览来看,您的艺术语言体系已经日益成熟,怎么看艺术家对自己艺术语言的寻找与探索? 《无霜——吴霜个展》是我作为职业艺术家到北京后的第一个个展。在表象上,我和其他艺术家一样有着正常而规范的艺术之路。在这个起步阶段,我所能呈现的,只是面对艺术和面对这个世界时所持的态度。在未来,我会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发掘自己新的艺术语言,但,这并不代表我会选择“特立独行”的探索方式。艺术语言的寻找与探索是有据可循的,也是需要时间的。我对自己的要求便是能够沉淀下来,不断地累积,在经验中找突破点。艺术家如果一味地追求前卫性,也许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 怎么看待艺术家的成名?尤其是女艺术家——或者青年女艺术家! 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的独立,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过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这并不是说“成功”不重要,也不是说“成功”不需要,时至今日,成功所带来的价值更体现在:因什么而成功。成功的原因在今天应该比成功的结果更有价值吧?我希望我能跳脱出对成功的结果的追求,转而更注重以什么方式抵达目的地,让生活充满正能量。对于女性艺术家尤其如此,不仅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还需要更加真实地生活和创作。 |
来源:墙报-人物 作者:黄萌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