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紫砂大师谈新壶与老壶之争

2015-10-15 09:27

  赵利平:近几年名家与大师的紫砂壶价值不断攀升,于是有些人转而寻找另外一类壶,那便是与这些大师壶颇有渊源的“老一厂”,这些老壶的收藏价值有多高?

  史俊棠:上世纪50年代,顾景舟、朱可心等老艺人联合创建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卖到香港、台湾和日本。后来又成立了紫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的确出过不少好东西。但一把壶好不好,出自哪个厂不重要,最重要还是要看到底是哪个人做的壶。当时虽然没有个人作品的意识,但要计算工分,大部分壶基本上都是有署名的,至少也有符号代替。

  汪寅仙:以前在工厂里,我们做的壶主要是用来出口创汇的,内销的壶绝大部分是农民在农闲时做的。

  赵利平:还有一种现象,当代的新壶比以前的老壶卖得还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史俊棠:这跟宣传有关,现在的人懂得怎么宣传、包装自己。另一方面,以前的老壶赝品多,难以认定,如果真是时大彬、徐友泉的壶,绝对比当代的壶卖得贵。顾景舟的壶拍出很高的价格,但来来回回也就那两把壶。因为古代的紫砂壶能流传到现在的非常少,不像景德镇是官窑,他们的瓷器在皇宫里保存得很好,宜兴的紫砂壶只是民窑,即使是大师的作品,也多流落在民间,实用为主,很难流传下来。

  赵利平:汪老师您早年的壶跟新作的壶有什么区别?

  汪寅仙:以前做的壶都有时代性,带有时代的痕迹。现在做的壶,可能设计理念比过去完整、老辣,但有些细微的地方,可能反倒没有年轻时做得细致。

  赵利平:现在名家、大师的紫砂壶都非常贵,经常拍出天价,一般人买不起,你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有些人担心这一波热潮过后,会突然退潮。

  史俊棠:突然退潮是不可能的,跟玩普洱茶一样,玩壶的人大有人在。培养一个高级工艺师要20年,但培养一个玩家举手之劳,可能跟朋友聊聊天就聊出一个玩家来了。一个大师能做的壶有限,满足不了那么多藏家的需要,怎么办?就只能拍卖了,缘分和财力缺一不可。

  但可以看到的是,经过前几年价格的大涨之后,现在的市场越来越理性。同样职称的工艺师,同样级别的大师,作品的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分化,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这个市场还是在起变化的,正在不断往理性发展。

  其实任何一个收藏品市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刚开始大家都不懂的时候很容易跟风,到了大家理性思考的时候,这个市场就会慢慢走向理性。在这一方面,台湾人比我们更懂壶,他们家里来了贵客,就会拿出名家的茶壶来泡茶,以示尊重。不像我们现在很多人,花很贵的价钱买了一把壶之后,就锁到保险箱里束之高阁了,紫砂壶的价值都体现不出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