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18 00:00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之一,竹雕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受到大众的欢迎。在国内,竹雕艺术的流派众多,如嘉定派、金陵派、浙派等;而作为本地的川派竹雕,其状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川内两位竹雕工艺大师高尚远和周禄平,他们从选材、雕刻、产业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川派竹雕。
川派竹雕讲究艺术性
高尚远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源竹雕代表性传承人,他向记者介绍,川派竹雕主要以小为主,最细腻的雕刻部位大小应该能达到一公分左右。和其他派别相比,川派竹雕的层次、布局、比例有自身的特点,十分讲究艺术性;而其他派别更多关注传统工艺的技法。
另外,川派浅浮雕、深浮雕、留青雕等相对比较繁琐。为了能达到艺术效果,深、浅浮雕非常注重层次的多样化,无论是景深还是平面,最高层次能达到十二层。
周禄平是川派竹雕的代表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川派竹雕主要以手工为主,竹雕过程比较繁琐。以前的竹雕的是形,现在竹雕的发展要求雕刻者更多地注重细节。“当然,造成现在手工竹雕比以前更精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竹雕雕刻工具的改进有关。以前雕刻一件作品就使用一两把刀,但现在可能需要‘千刀万剐’,刀具齐全做出来的作品要精细一些,耗时也要短些。”说着,周禄平便拿出了自己满满三盒的雕刻刀具给记者展示。“刀口不一样,雕刻的部位就不一样。我使用的刀具都根据需要自己磨制。”
竹雕要先有构图。有些时候构思的时间比雕刻的时间还多,如果创作同一题材的多件作品,每件作品还要使用不一样的布局。
在周禄平看来,手工竹雕相比于机器雕刻有很大的随意性,原因在于它的制作并不是固定的,同类的作品,艺术家在不同的状态下雕刻出来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作品受作者当时的状态影响很大的。比如雕个梅花,心情好的时候可能雕出更多的是绽放梅花,心情一般的时候可能就是含苞待放的梅花了。
竹子以老料为主
“我们在选料上,主要以被烟熏火烤过的老料为主。”高尚远解释道,“选择老料主要原因在于它不会被虫蛀;其次竹子整体比较稳定,不容易裂缝、变形。但是,现在类似于这样的材料并不太好找。主要获取方式是上一代人存,下一代的人使用。”
周禄平告诉记者,竹雕作品的完成,主要有取材、选料、构图、雕刻、打磨几个步骤。其中,选料也很有学问。现在的竹子很多,适合于雕刻的却很少。因为一般竹子都会长虫眼,一根长长的竹子不是每节都能当原料的,可能只有两节甚至一节有用。竹子是否寄生蛀虫与季节的变化有关,比如农历七月竹子不容易遭蛀虫,这时候是选材的最佳时期。
“2008年地震后,农村很多房子拆迁,我经常带着徒弟去农村收竹子。”周禄平介绍,除了注意虫蛀的影响,选材时不能要裂开的竹子,不能要里面颜色是黑色的,不能要生霉的竹子。四川常见的可供雕刻的竹子有楠竹、毛竹等,其中斑竹最好。在雕刻完成后,还要给竹雕作品上一层海椒油,方便后期护理。
川派竹雕需拓展市场
据高尚远介绍,目前四川从事竹雕的手艺人有500人左右,竹雕艺术的传承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川派竹雕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基本都是原始手工制作,制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这一点和其他竹雕派别比起来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艺术价值高、做工精细,这些都是手工竹雕自身的优势。”高尚远告诉记者,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川派竹雕不能和以往一样只针对高端收藏者,还必须开拓更广泛的市场,提高其竞争力。
高尚远认为,开发竹雕产业,是对工艺市场和工艺技术的一次全面革新。千百年来,我国民族民间工艺都是一种小规模、小作坊、小环境的发展过程,它的市场窄小,形不成合力优势,不能体现出真正的艺术价值。另外,工匠们思想保守,众多传统习俗制约,如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等限制了工艺人才的成长,使我国很多极富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的工艺因后继无人而失传。“所以,我认为产业化是今后川派竹雕发展的方向,在保留手工竹雕的同时,引入机器生产,缩短制作周期,满足各个人群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诚信。”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工艺百科-工艺资讯 作者:文/图,记者余飞骏、徐金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