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用影像构成的表达

  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衣着光鲜地扮演别人和洗去油彩回到自己之后,还有一种介乎别人和自己之间的状态。人们熟知他们在扮演别人时那种或声泪俱下,或引吭高歌,或狂放不羁,或温文尔雅的样子;也不难想象出他们走出角色后混迹于人群的样子,除了表情稍有夸张和偶尔翘起兰花指之外,大概和平常人也没什么不同。而他们涂上油彩穿上戏装却没有走上舞台进入角色的样子,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我曾经多次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们,也曾经抱怨摄影家们太不留神,所以当今天看到杨黎先通过网络发来了《戏外》的电子版,我似乎感到了一种安慰,看来摄影界不乏有心之人。

  正如杨黎先在作品中表现的这样,这个群体里的人在这个时刻,他们的灵魂是游移于自己和角色之间的。这看起来是由于职业习惯所致,而细想一下便会明白,世间的每一个人,都会有同样的时刻。我们的人生之旅随时随地都会经历到角色转换,而在这种转换之间,诸如当你拿起演讲稿准备走上主席台之时,当你受约等待上司会见之时,当你拔掉车钥匙走进办公楼电梯间之时,更有那些政客、明星之类,当他们等待媒体记者打开摄像机之时,当他们等待走上红毯之时等等,我们的灵魂也同样游移于自己和将要扮演的某种角色之间。与那些戏曲演员所不同的仅仅是,他们有服装和油彩。而正是这服装和油彩,强化了两个角色--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使我们能够有效地观察到那种游移,和这个游移时刻深藏在我们内心中的那种孤独、无奈、焦灼和茫然--这就是杨黎先的高明之处,亦可称之为聪明之举。因为把演员作为表现对象,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镜头或闪光灯的干扰,舞台生涯使他们练就了一种常人不具备的本事:在镜头面前保持自己的“自在”状态。当然,我们更要佩服的是摄影家,杨黎先有着非凡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表现力--与他在拍摄花卉作品时一样,从平凡的枝桠上选取那最具感染力的一朵,把技巧用到看不见技巧,用影像构成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现在我们知道了,《戏外》是在用戏曲演员这个符号构成影像系统来表现人性。对于摄影这种方式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是摄影如果一定要进入真正的高端艺术创造,或者说摄影家要想真正创造出高品位的作品,这事儿容易不容易也是早晚都要有人做的。所以《戏外》的出现让人感到欣慰,我愿以此为由向杨黎先表示祝贺,祝愿他把自己的镜头深入到人性的深处去。当然,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还要跟在寇德卡身后再走上较长的一段时间。

2012.3.5.于周口

作者:宋聚岭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