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房至宝说墨盒

2015-10-19 14:30

墨盒,旧时文人号称“文房至宝”,它是用来装盛墨汁的文房用具。谈起墨盒,人们大多联想起铜质墨盒,我收藏着一方民国产的电木质“金城墨盒”,堪可玩味。

这方“金城墨盒”是20多年前的一天,我在东台路古玩街觅得的。这是一方长方形墨盒,盒盖上除有“金城墨盒”四个大字外,还有“金”字套圈的注册商标。 下有一幅古色古香的“车马行”图案,盒底注明:上海金城工艺社出品。整个墨盒墨黑,全身乌黑油光,透着缕缕墨香,是一方设计精美优雅的文具。

墨盒墨盒  墨盒大约起源自清代嘉道年间,据邓之诚著《骨董琐记全编》记载:“墨盒之制……大约始于嘉道之际。阮(元)文达道光丙午,重赴鹿鸣,以旗匾银制墨盒,其 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但真正让墨盒进入士林,还是得益于同治年间的读书人谢崧岱。谢崧岱(1849~1898)湖南湘乡人,其天资聪 明,12岁时从湖南前往北京,后选送太学。次年,年仅13岁的谢崧岱就参加科举考试,由于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结果名落孙山。他想,如果能研制出一种 墨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岂不更好?于是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可以与墨锭相媲美的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同治四年(1865年)谢 松岱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亲题店名“一得阁”,其意出自于谢崧岱撰写的赞美墨汁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这块匾额至今保存 完好,仍挂在北京琉璃厂,已成为这家“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正是有了墨汁,于是盛放墨汁的墨盒有了用武之地,也是在这同时,以陈寅生、姚茫父、陈半丁等一大批铜刻高手应运而生,他们的高超的雕刻艺术使墨盒大放异 彩,终于荣获了“文房至宝”的称号。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西风渐盛,资本主义工商业蓬勃发展,墨盒也走出了单一铜制的套路,开始多元化发展,于是产生 了了银、铝、玉、陶瓷、玻璃和塑胶等材质的墨盒,形状也多姿多彩,计有正方、长方、心形、椭圆、六角、八角、双钱、圆形、矩形、棱形、扇形,以及各种花 形,其式样也分为单体、双体、三体和多层式等。我的这个“金城墨盒”就是这一时期的产品。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