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12 10:38
紫砂艺术的创新必须植根于传统。综观宜兴紫砂的发展史,自宋初创,明成熟发展。历经千余年,却经久不衰。宜兴紫砂造型古朴典雅,千姿万态,凝聚着艺人们的智慧与心血,永远是年轻艺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因为每一把名壶展现在我们面前,都有着丰富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和艺术语言,它入木三分地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不显山露水地流淌着厚重的感情。
紫砂艺术自问世以来,经千余年艺人们的奇思妙想、精雕细琢,至今成了一朵艺术的奇葩,而自立于工艺美术之林,其深厚的文化涵养将滋润着我们以至永远。紫砂艺术,自发端以来其起点与其他工艺美术品比较,相对要高,原因有三。
一是紫砂艺术源起于明代中叶,其时,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发展早已进入了成熟期,金、玉、青铜、石、竹和木等及各种民间工艺已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类精美工艺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紫砂艺人的创作理念与创作行动。我们在传统的紫砂茗器中可以看到像葡萄壶、南瓜形壶、如意形壶、云龙壶、竹节形壶和玺印类壶等,无论其形制抑或是技艺都有以上工艺品借鉴与运用的影子。
二是紫砂器的创作具有厚重的人文色彩。知识分子对艺术的感悟往往是善于去粗存精而引领时代的潮流,采其长者而扬之,取其善者而用之,所以,传统茗器诸如曼生十八式、圣思杯与鸣远小品等,无不体现着文化人介入紫砂壶创作的独特之长。
三是长江三角洲的文明在整个华夏文明中所体现的高度发展的态势,是历史的真实。虽然江南一带的文明要稍晚于北方,但自蛮荒之境得遇开发,其文明程度,因为借助了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神速提升。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能工巧匠,紫砂艺术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而能长足发展。民间艺人诸如时大彬等人,则利用江南绝佳山水和物产资源,创作了诸多的紫砂茗器,从而丰富了紫砂壶的创作思想,拓宽了紫砂壶的创作渠道。综上所述,紫砂壶艺术虽属大器晚成,但有后来居上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艺人们的创作与创新激情和艺人们的喜好及孜孜以求。
另外,要充分发掘紫砂的特点,不舍本求末。任何的艺术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近年来,紫砂艺术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提高。就工艺精良而言,几近无可挑剔的境界。品种类型之多,装饰形式之美,可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艺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一方面,由于紫砂艺术是一门张扬个性的艺术,这就需要各类从艺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创作激情源自厚重理论和反复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该不断总结,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紫砂是门综合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它具有使用与艺术美的二重功能,只有二者有机完美地结合,才能被人们所珍视,被历史所认可。已故紫砂制作泰斗顾景舟老人曾反复强调,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才能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