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诗词、美术牵手“博物”,上大手绘植物地图展出

2015-11-13 00:00

  学生手绘的植物图谱之一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在学科越分越细、越分越多的当下,博物学这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却渐渐的远离了公众的视线。上海大学跨学科联合大作业项目之一“上海大学植物地图”日前制作完成,11月9日—13日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楼雕塑大棚展出。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各个专业的60多位同学各尽其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也提升了美术史与文学修养。

  孔子曾说,《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翻开《诗经》,十五国风如同一部博物学百科全书。“上海大学植物地图”项目负责人之一、上海大学美术史论系副教授胡建君对《诗经》中的博物学研究颇有心得,她介绍,自己曾在校园中寻到了《诗经》中多次出现的“薇”草,可惜它常会被园艺工人当作野草拔去。“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中的“木瓜”在上大宿舍楼边也可见到,属于蔷薇科,有香梨的味道。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内绿化植物品种多达260余种,然而,绝大多数植物没有铭牌标识,教职工、学生们往往将垂丝海棠误认为樱花,将榆叶梅误认为杏花,遇到喜欢的植物却不知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今年4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发起“上海大学植物地图”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百余种,根据其自身特性、地理位置等,通过白描、速写、摄影、生物图谱等形式,绘制出一幅内容详实的《上海大学植物地图》。各专业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辨识花木,研究植物分类和背景知识,并且结合自身专业“丰富”作品。美术专业的学生以白描、工笔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形式绘制图谱,中文系、美院史论系的同学为植物创作了旧体诗词,设计系的同学为植物标签做Logo,音乐学院同学为植物谱了歌曲……最终由虞桑玲制作文字版植物地图,王亚腾、姚璜呈执笔完成手绘版植物地图。

  近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的《博物》杂志的官方微博因无问不答以及幽默风趣的解答风格成了微博红人。遇到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随手拍下,请教“博物杂志”已经成了不少网友的习惯,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博物学”的关注和需求。胡建君介绍,林奈或达尔文时代的那些欧洲作家们能够用细致专业的表述,描绘大片草坡上的种种花木植被。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大观园中能一一辨认各种植物的具体名称,也可见作者的博物学功底。海派花鸟艺术名家江寒汀在绘画之余,也不忘博物学研究。正在敬华艺术空间展出的江寒汀《百鸟百卉图》中,江寒汀在每册名家题后自注二开,解说所绘鸟、花的品类、名目,俨然一部简明意赅的《博物志》。如今,复兴博物学教育,在高校开设博物学通识课程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此次上海大学的跨学科校园“植物地图”绘制工作,无疑是一次博物学教育的成功探索。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对于展览非常惊喜,“这充分说明我们上大的师生不仅有知识有文化,而且有品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与手绘地图配套展出的《诗经植物笺纸》,选取了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所绘制的诗经名物图谱纹样30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于2015年10月正式出版。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