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湖北美术馆呈现三十年苦作舟 魏光庆时隔六年个展“正负零”

2015-11-13 00:00

11月15日下午4:30,魏光庆个展“正负零”在湖北美术馆拉开帷幕。 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在开幕式发言,后排左起: 殷双喜 魏光庆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在开幕式发言,后排左起: 殷双喜 魏光庆 冀少峰 “正负零”本是建筑术语(±0.000),指主体工程的一个基准面,通常以正负零为界,其下为建筑物的基础。越接近“零”,代表建筑即将完成。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表示:“以此作为主题,既为呈现脉络,试图从近几年的新作出发,阐释其创作的上下文关系;又是关联未来——由此为起点,继续生发与前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早在一个月前,微信朋友圈就被一张港味十足的照片刷屏:拥挤的人群、繁字体的招牌、TVB电视剧里常见的街景和高楼……乍一看让人还以为是香港某条老街的街头,这便是此次个展的海报,如此别出心裁的设计让展览造足了势头,还未开腔,便已先声夺人。 展览“正负零”海报,港味十足
展览“正负零”海报,港味十足 魏光庆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恰好经历了艺术史上轰轰烈烈的’85美术运动;现任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研究导师。 《一日一课——春》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日一课——春》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日一课——夏》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日一课——夏》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日一课——秋》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日一课——秋》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日一课——冬》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日一课——冬》200×2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上世纪80年代,《关于“一”的自杀计划模拟体验》为魏光庆带来了声誉,之后他以一批有着强烈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尤以《秘密的节庆》被更多人熟知。伴随市场经济的全面开启,人们的购物欲、消费观明显膨胀,社会也处在向商业社会的转型中。由此《红墙》系列成为魏氏符号——这个系列占据了魏光庆三十年创作生涯的三分之一:饱满的色度与魏光庆之前的灰暗色调拉开距离,这也是魏光庆告别现代主义之后的一次视觉冒险。这批作品曾在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展出,曾经轰动一时。在这次双年展上,一批在湖北从事波普创作的艺术家集体亮相,包括以王广义为代表的“政治波普”、以魏光庆为代表的“文化波普”、以杨国新、袁晓舫为代表的泛波普。 展览现场,用纸箱、旧家具创作的作品
展览现场,用纸箱、旧家具创作的作品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在其中的一幅作品、《红墙——关锁门户》的画面中,颜色鲜艳的胶卷让人不得不想到安迪?沃霍尔的罐子作品。但是胶卷中呈现的却是明显的中国名著的插图,图片下部分红色的砖墙也在提醒着观众作品浓郁的“中国味”。图像,描绘着这个光怪陆离、又充满着深深的消费动机和日益侵蚀人们心灵世界的商业社会。魏光庆用游戏心理、符号暗示、单纯的形象、艳丽的视觉讲述、迷人性感却又不色情的图像。他刺激人眼球的作品,带有一种强迫的属性——迫使人必须用图像的眼光,放弃传统美学的惯性审美。 《红墙——关锁门户》 146×278cm  布面油画 1993
《红墙——关锁门户》 146×278cm 布面油画 1993 《红墙——中国制造No.4》 158×288cm  布面油画 2004
《红墙——中国制造No.4》 158×288cm 布面油画 2004 《红墙——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146×278cm 布面油画  1994
《红墙——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146×278cm 布面油画 1994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魏光庆似乎像是个坚定的守护者,即便是步入2000年之后,近些年的很多作品中,也有明显的《红墙》的影子。 《孙子兵法--孙武》 146×146cm×15 布面丙烯  2006
《孙子兵法--孙武》 146×146cm×15 布面丙烯 2006 《典籍——朱子家训》 120×90cm×24 布面丙烯 2006
《典籍——朱子家训》 120×90cm×24 布面丙烯 2006 《三十六计——反客为主》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06 
《三十六计——反客为主》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06 《金瓶梅No.42》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06
《金瓶梅No.42》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06 魏光庆似乎对书有一种“执念”般的迷恋——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之后的装置作品。如果说《红墙》、《家门和顺》凝聚着中国建构的情怀,那么之后的系列装置包括《废物》、《真相》、《封存》等则带来的是中国制造的思维逻辑和思考方式,又是一种真正的中国结构。他的作品与典籍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很多作品是以典籍作为创作对象及作品命名,而这些典籍又是中国的传统书籍。 流淌的墨
流淌的墨 展览一角
展览一角 魏光庆脚下的“书垛”重达50吨。用碎纸机将文本打碎,在切割、组装
魏光庆脚下的“书垛”重达50吨。用碎纸机将文本打碎,在切割、组装 放映厅里播放着魏光庆“书垛”的创作过程
放映厅里播放着魏光庆“书垛”的创作过程 魏光庆的上一次个展还是2009年在上海博览会举办的“朱子家训”,距此次“正负零”的开幕已六年之久。湖北美术馆观众傅中望表示:“魏光庆:正负零”展览一方面是对魏光庆进行个案梳理,另一方面湖北美术馆是从个体切入,持续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深入展开对当代艺术的研究。 镜面上的”朱子家训“
镜面上的”朱子家训“ 视频与”书垛“
视频与”书垛“ 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class="more",吕晓晨<em,title="作者:吕晓晨 "></e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