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M的房间|马建刚:米诺的墙,我为她抄几行普拉斯的诗,诗的名字叫“格列佛”

M'room Art project

by 米诺Mino

我原来的想法,是用习惯的方式,手机拍照+软件后期来做图片,取墙边框和书房门连接部分的半侧内景,并请朋友张巍在后面拍我。计划是拍完后异形(三角区域)贴在墙上,另一部分抄诗。大约一周前我们在米诺工作室进行拍摄,顺利拍完后因为父亲生病,赶回老家一趟,短短时间发生了一些事,里面似乎都有某种说不清的暗示,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件作品的最后呈现,回北京后我在图片里增加了一些叙事:比如我带父亲去医院看病,在我父母家呆着,老友聚会,去车站,回北京后路过的废墟等等。在原来的图片里又叠加了这些内容,使原本只限于“M的房间”的取镜和我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感受有了结合。

图片中空间、人物与叙事的重叠,是一个介入与改变;同时每次米诺进入书房都会路过这面墙,也会碰触到挂在墙边侧的衣架。作品有时并不那么重要,它也是一种路过,但会带来短暂的感受,即使你视而不见。

马建刚 2017-04

▲马建刚作品/米诺的墙,我为她抄几行普拉斯的诗,诗的名字叫“格列佛”

图片、装置、行为

▲马建刚在M的房间 拍摄:陈余

马建刚用手机拍照并用固定软件处理图片,这件事已经干了好几年,基本就是把它当成了习惯,发发朋友圈,从未把这件事当成是在做作品,既没在乎也没期待。但几年积累,他的这些图片已然成为他的一部分,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创作。

“很偏执地强调,这些图片这不是摄影,摄影对我是手段,和画画一样。我很迷恋手边和近在咫尺的东西,以及瞬间情绪。用手机“咔”地一声拍下来,它不是我内心的目标,它呈现的只是一个日常的东西,通过软件处理,去达到我内心感受的相互映照,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在“M的房间”实施的作品,图片部分,境像叠生,和马建刚所见所感有密切关系。呈现方式,衣架上用夹子夹照片的想法,据他说是去打印照片时看到衣架偶然想到的。正巧书房内的衣架也出现在他的镜头里。而作品墙和书房门之间的联系是一个真实存在,也确实形成了一定的干预。

所有一切,都是此时此刻的发生,但发生时或发生后的暗示无处不在又模糊不清。就像马建刚在墙上抄写的几行诗句,冥冥中似乎和我的情绪有所对应,又仿佛毫无干系。

米诺 2017-04-30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