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辛夷 《人气收藏》尺寸可变 数字温湿度记录仪、乙烯基帖字、纸质文件、垫板夹、活页夹、搁架 2017
“艺术家在每件参展作品附近放一台电子温湿度监控仪以检测并比较作品周围的温湿度变化,让自己退到一个观察者的位置。”
昨日下午,由青年策展人缪子衿策划的展览“全球定位”在上海西岸乔空间与油罐项目空间同时开展。一地两馆同时展出了19位艺术家的20余件作品。
钟云舒 《减速慢行》250 × 50 × 8cm 密度板、橡皮球 2016
朱田 《贱买品》记录影像:30分04秒 行为 2014
朱田 《贱买品》记录影像:30分04秒 行为 2014
抛开展览的策展结构,回到展览的主旨“全球定位”来说,策展人将核心的着落点放在了“身份消解”。而身份消解的根本,除了全球化资讯和内容的高度共享及交织,最主要的是参展艺术家在作为个体的位移经验的累积过程中对于自我身份的重新找寻和建构。对于“Identity”的找寻,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方式,从身边的人,从经历过的事,从所处的环境,但无一例外的都是个体为主导的,以自身为参照系实行的思考或者实践。然而这个过程中,所完成的到底是对于“身份”的检索,还是对于个体存在的“定位”?
刘娃 《自拍系列:动脉》100 × 140 针灸针、黑珊瑚、金属粉、树脂、皂基、丙烯、摄影、木板 2017
《自拍系列》是艺术家刘娃以当下社交媒体流行的自拍现象为基础,在艺术家的自拍照上叠加文化元素,从而不断寻找她在社会中的位置。
阿斯巴甜 《回形》尺寸可变 布面丙烯、高密度泡沫 2017
艺术家从网络图库提取几何形状,并将一组绘画前后有所遮挡地展示,由此不再强调单张绘画的重要性,并模拟了我们同时打开大量网页浏览、筛选信息的日常状态。
同时,关于这次展览的19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其自身的相对应中,关联着个人经历,成长、工作与生活环境,受教育模式等等的多重信息。由此,解读一个人,从而解读作品;还是解读作品,然后了解一个人?这或者也是这个展览在“全球定位”的基础上对应的另一个延伸的思考点吧,如果“全球”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状态的话。
朱田 《钱》尺寸可变 文本、音频 2015至今
《钱》是艺术家于2015年4月1日启动的终身行为项目。艺术家承诺于每月1日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截止至日期为止其所拥有的多有存款数额,直到艺术家死亡之日终止。展出音频为艺术家本人、其父母及伴侣分别念诵的迄今为止《钱》所公布的存款数据。
朱田《拥抱策展人》 行为表演 时常可变 2017
《抱紧策展人》是艺术家自2015年起所做的长期行为项目。行为过程中,艺术家以工业塑料薄膜将自己及其所参与展览的策展人进行捆绑,在捆缚的过程中持续观察艺术家和策展人之间相互的状态变化,以此探讨艺术家与策展人之间权力关系的变化。
来源:HI艺术
作者:郁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