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仁智之道 山水情怀

2017-07-05 18:40

  中国山水画与山水精神源远流长,且长盛不衰,是基于中华文明的雄厚积淀和先民对于文化艺术独到的审美认知。孔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出了山水与人之间的交融联系,山水有情,充满情思、灵魂,是寄托情怀的载体,天人合一、山人合一的境界是山水画家的理想追求,画家寄托心灵于山水万象,体现的是山水精神,承载的是道义担当。本期艺术家专访以“仁智之道、山水情怀”作为主题,与艺术家共同探讨他们对于山水精神的理解、思考与实践,以此映射出当下及未来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文风与脉路。

  马小虎-《幽谷清音》-纸本重彩-68cm×68cm

  本次接受采访的八位年轻艺术家以80 后为主,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安徽、河南、河北、江西、湖南等地,他们都有在高等美术院校求学深造的经历,尽管他们的知识结构、性格情操、创作观念及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山水作品则呈现一个共同特征,即在注重研习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山水画的新语言,并以此丰富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语言方式和风格样式。

  马小虎-2016-《空山流水》-纸本重彩-68cm×68cm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资源非常丰厚,这些资源中包括了工笔、写意、没骨等多种基本形态,如何立足传统、探索出具有当代山水情怀与视觉审美的山水新图式,是摆在当代青年山水画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课题之下包含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小课题,比如对于传统资源基因的截取借用,比如对于从山水到山水的表述转化,比如对新材料和新技法的掌握运用,比如对色彩、制作、装饰、材料与形式构成意识的认同与实践,比如对外来优秀艺术营养的择取等等,都是值得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而且非常有意思的课题。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能够从这八位艺术家的作品看到他们对于以上课题展开的探讨与尝试。他们主要以工笔和水墨两种方式展开创作,有的则试图将两者融合,有的截取传统图式中的某一个片段如山、水、云、树等元素,融入现代情趣重新组合画面;有的从身边寻常景物画起,试图将传统山水精神融入到生活的角落之中;有的选取明快靓丽的色调,从而与以往荒寒枯寂的景境区别开来; 有的画家在线形和色块的对比中渗入许多装饰意匠;有的画家则在画面的经营中引入了抽象表现。

  总之,他们都注重对于传统山水精神的传承,并在有意识地选择新的材料、新的技法、新的造型、色彩及构成形式,以不断翻新的面貌呼应着当代的审美需求。我想这也是这些青年艺术家值得关注的重要原因。以工笔和水墨为主体的当代中国画的格局已经在与世界其他优秀艺术的融合与借鉴中变得更加宽广厚重,当代中国画的维度也随之延伸,山水画的当代演绎也是基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多元文化情景下的光华再现。八位年轻艺术家怀仁智之心,寄山水全情,求乾坤大道,期待他们在寄情山水的道路上不断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和价值呈现!

  马小虎-2016-《桃源山水》-纸本重彩-68cm×68cm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作者:文/马小虎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