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0-03 16:37
1999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到天津征集拍品。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先生,询问卖不卖宋版书。工作人员在聊天中发现老先生姓翁,他在美国的亲戚叫翁万戈,有古籍藏书要出手。
闻听这一消息,嘉德王雁南总经理亲赴美国去见翁万戈。翁万戈夫妇已七、八十岁高龄,住在山里,王总几经周折见到了他们。据翁万戈说,他2岁时被过继来接手这笔家藏的。30年代他从中国到美国留学,后来为躲避战火则将藏书转移到美国。
翁家哪里来的这些古籍藏书的呢?
原来,翁家祖居江苏常熟。清道光年间,翁先生的先祖翁心存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已来到当地的一些藏书楼校勘书籍。好学的他借工作之便学习古籍知识,才学渐长,对版本、校勘、鉴赏等慢慢精通起来。翁心存后来做到了户部尚书和体仁阁大学士。他的显赫地位、过人才学,为自己藏书提供了很大方便。此时,正逢社会动荡,藏书家的珍藏多有散出,翁心存乘机都出价买下。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翁心存死后,藏书多传给了长子翁同书,翁同书与幼弟翁同龢关系甚密,情同手足。翁同书死后,将全部藏书传给了翁同龢。翁同龢历任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并且是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又续藏了许多古籍。清末民初的中国有九大藏书家,翁同龢是其中之一。
1904年7月4日,翁同龢去世,从此,“翁氏藏书”几乎销声匿迹。20世纪初,“翁氏藏书”最终传到翁同龢曾孙翁之廉手中。1919年,翁之廉过世,其中的部分精品便传到了继子翁万戈先生手中。40年代,为防战乱,翁万戈将这批书带到了美国。
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出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其时,中国著名学者启功和傅熹年先生正在美国,看到展品惊喜万分。回国后,傅熹年先生将抄录的“翁氏藏书”目录复印给一些国内知名版本专家看,学者们断定:“翁氏藏书”是已知海外惟一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书。这批“翁氏藏书”,计有80种、542册:分别为宋代刻本11种、元代刻本4种、明代刻本12种、清代刻本26种、名家抄本、稿本27种。
嘉德巧遇到了这批珍贵藏书。嘉德王总与翁先生谈妥:这批藏书将参加2000年4月嘉德北京的春季拍卖。后来,嘉德公司给国家文物局写了一个报告,希望国家最好来购藏“翁氏藏书”。公司还聘请傅熹年先生起草了一份专家签字的联名信。联名信上落款的有著名古籍等文物研究专家任继愈、季羡林、周一良、启功、王世襄、朱家溍、张岱年、傅熹年等十二位老先生。希望国家能予以购藏。
联名信送到了国家文物局,局长签了字,文化部部长也签了字,文化部开始向财政部申请专项资金。这时,首都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也听说了,都想购藏。面对三家相争的局面,嘉德公司请示了翁先生。翁先生表明:谁快就给谁!
2月27日,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达成协议,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同时将价格从原定的550万美元拍卖底价降至450万美元,也不需支付10%的拍卖佣金。
最终这批藏书被上海图书馆买去了。
2000年4月12日,上海方面一行10人到达北京,专门护送“翁氏藏书”至上海。所有“翁氏藏书”被分装在7个大箱子中,在京沪13次列车包下了一节硬卧车厢。这节车厢由持枪特警护卫。4月13日上午11时,“翁氏藏书”运抵上海图书馆善本书库。
2000年4月28日上午,一项隆重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翁氏藏书”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典礼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年迈已高的翁万戈先生发来了他的传真件,上面写到:“现在是我向上海市致敬的时候。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对这件事感到莫大的庆幸。我在这好似天涯海角一样的美国东北山林间,梦想已经告别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断续的怀念,但更为它们重返祖国,有说不出的无限欣慰。”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季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