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后以字为名,改字为徵仲),号衡山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在书画上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论诗文他又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据《文氏族谱续集》记载,文氏一系出自姬姓,汉代时成都太守文翁以兴办学校而闻名蜀地,后来子孙留居四川。后裔中有一支迁徙到江西庐陵,到宋代时文宝做官在衡州,又衍出文氏衡山一支。文徵明就是文氏衡山一支的子孙,他的别号叫衡山居土,被人尊称为衡山先生,即源于此。
文徵明春草轩辞册拓片
据说文徵明小时候开口说话很晚,但他的父亲文林却认定他将会比其兄长出色,对他进行了重点培养,延请朋友吴宽教他文学,李应祯教他书法,沈周教他绘画。这些人既是文林的朋友,更是当时的一代才俊。吴宽是成化壬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谥“文定”,是位博览群书、行履高洁的名士。李应祯是景泰四年的举人,秉性耿直,博古好学,篆书、楷书俱佳。沈周则更不必说,乃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和领军人物。
在这些吴中才俊的训教下,文徵明很快就在诗、书、画方面小有名气。但他从26岁开始九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直到54岁时通过别人的举荐,才被授翰林院待诏(所以文徵明又常被后人称为“文待诏”)。但是仅仅过了三年,他就主动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回到苏州老家,从此彻底从追求功名的尴尬束缚中解脱出来,纵情于书画诗文与山水之间。
文徵明的艺术才能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在书法史上他又以兼擅诸体而闻名,尤其擅长行书和小楷。同时,他为人耿介清廉,不依权贵,不慕名利。文徵明晚年时常告诫子孙说:“吾死后,若有人举我进乡贤祠,必当严拒之,此乃与孔圣相见,吾焉有此副厚面皮也。”清代学者朱彝尊则评价文徵明说:“先生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
文彭(1497-1573),字寿成,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官至国子监博士。
文彭是文徵明的长子,在诗、文、书、画方面均有造诣,但他的主要成就在篆刻、治印上。文彭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真正有史料记载第一个用青田石治印的就是他。
据说文彭在南京任职时,有一天偶遇一位卖青田石的老汉,买下了四筐石头。回家锯开一看,灯光下奇石晶莹剔透,其中质优者,就是半透明的“灯光冻石”,稍差者,也是当时的老坑矿石。文彭用冻石刻印,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铜印时代,进入了以文士为主体、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由于文彭的影响,加上石质印章本身具有的优越性,以石治印在文人中很快流行开来,一时篆刻之风大起,文人、书法家和画家都来参加篆刻创作。
文彭还首创了印章边款,改变了元代以来板滞纤弱的弊病,恢复了汉印传统。他与何震(明代另一位著名的篆刻家)提出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并努力创作实践,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并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很多人专学文彭,后人称“吴门派”。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官乌程训导、和州学正。
文嘉是文徵明的次子,文彭的弟弟。他能诗,工书,善画山水,兼作花卉,书法和绘画都深受父亲文徵明的影响。他在藏书上亦不遗余力,擅长鉴定古籍版本,有藏书楼名“归来堂”。
文嘉有三首很著名的诗流传下来,即《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其中《明日歌》或为修改稍早的明代学者钱鹤滩名作《明日歌》而来)
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展览名称:《吴地雅事 ——无锡博物院藏文氏一门书画精品展》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A区)
展览日期:2017年8月18日 - 10月22日
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招兵买马
热展(吴地雅事)
热展(周邦肇作)
点赞不花钱,
分享瘦三斤!
来源:原创2017-10-17 深圳博物馆深圳博物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