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姓名:王睿
院校:天津美术学院
专业:雕塑系
作品名称:《物说新语—等待日出》-7
雕塑 240×70×240cm 松木铸铜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物说新语》以花旗松木为创作材料,以抽象的中国山石和云朵为创作思路,山石的形体表现以方、锐利的艺术刻画为特点,用客观写实的雕刻手法,保留着刀痕在形体上的走向,主要把刀痕的表象与山石形体的走向相结合,使得山石的边缘形体更加锐利、有棱角,富有变化,而云朵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似云非云。云朵的形体编排,从圆润的感觉入手,圆润中带有形体力量感的存在。使得每一层云朵的穿插与表现都饱满且变化多样。
作品名称:《物说新语—等待日出》-6
雕塑 240×70×240cm 松木铸铜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物说新语》以花旗松木为创作材料,以抽象的中国山石和云朵为创作思路,山石的形体表现以方、锐利的艺术刻画为特点,用客观写实的雕刻手法,保留着刀痕在形体上的走向,主要把刀痕的表象与山石形体的走向相结合,使得山石的边缘形体更加锐利、有棱角,富有变化,而云朵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似云非云。云朵的形体编排,从圆润的感觉入手,圆润中带有形体力量感的存在。使得每一层云朵的穿插与表现都饱满且变化多样。
作品名称:《物说新语—等待日出》-5
雕塑 240×70×240cm 松木铸铜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物说新语》以花旗松木为创作材料,以抽象的中国山石和云朵为创作思路,山石的形体表现以方、锐利的艺术刻画为特点,用客观写实的雕刻手法,保留着刀痕在形体上的走向,主要把刀痕的表象与山石形体的走向相结合,使得山石的边缘形体更加锐利、有棱角,富有变化,而云朵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似云非云。云朵的形体编排,从圆润的感觉入手,圆润中带有形体力量感的存在。使得每一层云朵的穿插与表现都饱满且变化多样。
作品名称:《物说新语—等待日出》-4
雕塑 240×70×240cm 松木铸铜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物说新语》以花旗松木为创作材料,以抽象的中国山石和云朵为创作思路,山石的形体表现以方、锐利的艺术刻画为特点,用客观写实的雕刻手法,保留着刀痕在形体上的走向,主要把刀痕的表象与山石形体的走向相结合,使得山石的边缘形体更加锐利、有棱角,富有变化,而云朵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似云非云。云朵的形体编排,从圆润的感觉入手,圆润中带有形体力量感的存在。使得每一层云朵的穿插与表现都饱满且变化多样。
作品名称:《物说新语—等待日出》-3
雕塑 240×70×240cm 松木铸铜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物说新语》以花旗松木为创作材料,以抽象的中国山石和云朵为创作思路,山石的形体表现以方、锐利的艺术刻画为特点,用客观写实的雕刻手法,保留着刀痕在形体上的走向,主要把刀痕的表象与山石形体的走向相结合,使得山石的边缘形体更加锐利、有棱角,富有变化,而云朵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似云非云。云朵的形体编排,从圆润的感觉入手,圆润中带有形体力量感的存在。使得每一层云朵的穿插与表现都饱满且变化多样。
作品名称:《物说新语—等待日出》-2
雕塑 240×70×240cm 松木铸铜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物说新语》以花旗松木为创作材料,以抽象的中国山石和云朵为创作思路,山石的形体表现以方、锐利的艺术刻画为特点,用客观写实的雕刻手法,保留着刀痕在形体上的走向,主要把刀痕的表象与山石形体的走向相结合,使得山石的边缘形体更加锐利、有棱角,富有变化,而云朵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似云非云。云朵的形体编排,从圆润的感觉入手,圆润中带有形体力量感的存在。使得每一层云朵的穿插与表现都饱满且变化多样。
作品名称:《物说新语—等待日出》-1
雕塑 240×70×240cm 松木铸铜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物说新语》以花旗松木为创作材料,以抽象的中国山石和云朵为创作思路,山石的形体表现以方、锐利的艺术刻画为特点,用客观写实的雕刻手法,保留着刀痕在形体上的走向,主要把刀痕的表象与山石形体的走向相结合,使得山石的边缘形体更加锐利、有棱角,富有变化,而云朵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似云非云。云朵的形体编排,从圆润的感觉入手,圆润中带有形体力量感的存在。使得每一层云朵的穿插与表现都饱满且变化多样。
艺术家简介:1989.06出生,黑龙江人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