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周昌新:重彩油画的核心是中国艺术


周昌新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重彩油画”。发明这个词的是周昌新,这个34岁的年轻人已经为重彩油画孜孜探索了10年。
  周昌新是一个敢于突破传统、挑战自我的艺术家,他是重彩油画的开创人,是中国当代在世的油画家中第一位单幅作品拍卖价格突破1000万元的艺术家。
  2007年7月21日至10月10日,周昌新应邀携带画具进入台湾,80多天环岛观察,遇五次台风、两次地震,留下120幅重彩油画,开创了两岸绘画交流的先例。台湾画坛和媒体称赞周昌新的作品“让东西方艺术达到了一种灵魂融合的境界”。
  周昌新自幼喜好绘画,由于天赋高,又勤奋,17岁就获得了广东美展一等奖和国家级美展优秀奖,后赴北京师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杜大恺教授,专攻现代重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研究生班后,致力于研究中国重彩画与西方油画的融合。
  谈到由现代重彩转向重彩油画的动机和考虑时,周昌新回忆说:“在1998年时,其实我已经画了10年的重彩。但是在这10年重彩画的创作过程中,我发现重彩画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瓶颈问题。如果我们不再创新和改革,重彩画发展可能会比较滞后。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重彩画不管怎么表现,它都是平面的,一种平面的黑白灰的关系。重彩画的表现力也有局限,因为我们画现代重彩是用一些宣纸来画,它和中国绘画的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很深入的表现力,重彩画没有。重彩画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就是它的装饰性。”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周昌新认为重彩画只有找一条发展的新路,才能进行突破。
  此后周昌新选择重彩画和油画对接,开始了他称之为“重彩油画”的漫漫求索。“因为重彩画是中国绘画体系中色彩最艳丽的,应该说重彩画的色彩和油画最接近。”
  周昌新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不是技术上的整合,而是在于灵魂和血液的融合。他说,重彩和油画的融合,其实就是灵魂和血液的融合。“如果我把两者简单相加,比如重彩加油画,就等于重彩油画,是不对的。重彩是一个个体,油画也是一个个体。如果做一个形象的比喻,重彩是一个女人,油画是一个男人,那么重彩油画是他们的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但是它传承了重彩和油画中最精华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灵魂和血液的融合。”
  中国绘画强调大写意,周昌新涉足的是西方油画艺术,他的核心理念希望用西方油画把中国画的写意表达出来。写意中国画是不打草稿,胸有成竹才下笔,要表达的意境和作品的形象都在脑海中,下笔不悔。“很多人对油画的理解是油画可以反复改,画不好涂掉,再画一遍,其实不是。我的重彩油画也是一挥而就的,这是我重彩油画很大的一个特点。我的油画从来没改过,我也没有办法在我画完画以后再改。你让我再画一幅,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画的。这就有很多灵动的、随意的、即兴的东西表现出来。”
  周昌新说:“作为当代的画家,我们要关注这个地球,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比如环保问题、生物圈问题、物种多样化问题。对我来说,题材无限,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完全尊重我自己的感觉。我画的题材首先要美,因为艺术还是要美。”
  记者问:“重彩油画到底是中国的艺术,还是西方的艺术?”周昌新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重彩油画属于油画,因为我所用的工具是油画材料、油画布,但我是用中国功夫来画油画。应该这么说,我表现的核心内涵是中国艺术。”

作者:严长元,续鸿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