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万壑清幽汇尺幅——陈强山水画近作述评

龚云表

著名艺术评论家

  得识陈强君久矣。他出身于姑苏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自古吴地多才子,陈强即以其纵横捭阖的诸般才情为朋友们所称道,而其中尤以水墨丹青最能显现出他的艺术异禀。陈强家学渊源,自幼好画,尚在少年时代即成为承继海派“三吴一冯”遗风的吴门画派大家吴养木的入室弟子,日夜侍奉左右,耳濡目染,屡亲謦欬,长达数载。在业师的精心培养提携下,他接续吴门画派的余绪,更兼具贯通古今的艺术视野,为他日后山水画创作的另辟蹊径,积攒起深厚的功底。上世纪80年代,陈强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最初进版画系,未几便转至书画鉴赏专业。此举对他至关重要,使之得以饱览历代书画名作,取其法度精髓,将水墨创作从技艺层面提升至学理的高度。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尝言:“一艺之成,而三者具焉。自心言之,则生于心者应于手,出于手者形于物。自物言之,则以心就手,以手合物。”在心、手、物之关系中,画理法度正是联结心手之纽带,凝练兴象意境之妙谛。非如此,无以做到以心应物,意到笔随,而在陈强的笔下,则三者兼备矣。

  一个画家情感世界中独特的个性生命体验,必定会影响其主体的审美感受及其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而当画家的创作灵感勃然生发之际,又每每会因意绪和心境的各异,而调动起不同的审美情致,影响其表达方式的选择,从而使作品表现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恰似大涤子石涛的繁复缜密的“密体”和简洁清旷的“疏体”兼具,豪放劲健与秀丽纤巧共存;陈强的山水画作品,同样对山水自然有着别出心裁的独特体悟,同时他又有着深厚扎实的笔墨功底,以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个性感受,并且同样是风格多样,且能各得其妙,各擅胜场。然而,他所矻矻孜孜不懈追求的审美归旨和终极意境,却是一以贯之、殊途同归的,那就是营建起气韵生动、真力弥漫、笔致高远的清幽化境。窃以为,这种清幽,有别于荒寒冷隽或野逸冲淡的大通之域,而是更偏重于清新婉约、清旷赏心和优美高雅的大化之境,因此更富温馨的人生况味,也更与当下时代的审美精神息息相通。

  陈强以厚积薄发之势呈现的传统山水,既得力于师从国画大家吴养木耳提面命式的师门嫡传,而其源头更可上溯至吴门画派的宗师沈周。石田先生笔下山水的那种风神潇洒、妍丽隐健的神趣;尤其是其中、晚年“粗沈”时期那种清幽疏朗、文气磅礴的韵致,在陈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正如他在《太湖晴岚》、《洞庭杏花村》和长卷《桃花源记》等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笔墨娴熟老辣,构架开阔旷达,具有浓郁的疏朗清空的江南山水特色,并且显现出一种清幽的情境和趣境,充满了文气和雅意,洋溢着感性欢悦的“有我之境”。这是一个可以寄托维系他理想的境界,成为他徜徉自适的灵魂栖息之所。

  近年来,陈强间或也因兴之所至,在青绿甚或金碧山水的领域,开创出一片新的创作天地。而一旦进入,便出手不凡。他巧妙地将水墨写意与青绿重彩兼容结合,频添新意。例如在《林壑饶秋气》、《渔歌随流秋风清》和《峰前千洞玉潺潺》等作品中,流云飞泉,峰峦叠翠,金碧璀璨,其间更运用了石青石绿的恣意泼彩,色泽明丽,滋润淋漓,平添一份流动英发的清幽气韵。他的这类作品,墨胜于笔,色又胜于墨,尤其是云气的烘染,空间的营造,充溢着一股沛然之气。又由于陈强在他的青绿山水中注入了文人意蕴作为精神支撑,而使作品显得华丽高雅,丝毫未落习见的妩媚偏俗的窠臼。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最值得称道和强调的,则是陈强自己最为倾心的、师承吴养木而更有所创新的“第三类画”。所谓“第三类画”,是迥异于传统和现代意义上的国画,既“比传统还传统”,摒弃陈规旧习和程式章法,又与现代水墨有意识拉开距离,反其道而行之的具有全新意义上的作品。这类作品从留白、赋彩和布阵等诸多环节上,凭借着独特的绘画图式和语言,为人们提供了崭新、别样的视觉体验。陈强以对“第三类画”透彻的本质认知,从笔墨个性进而走向图式个性,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作空间。即以他的《山色意更幽》、《玉笏朝天阙》和《狮子林景色》以及“太湖石系列”《重叠匡山岑》、《嵌空华阳洞》等作品为例,不难看出,他的意不在状物象之貌,不为物所役。构图虚实相生,疏密相用;赋色任随主观意趣发生变化;布阵无不奇崛突兀、出人意表而又合乎情理。这是陈强对于大自然山川万物的能动反映,是在统一下的对立,和谐中的变化,是他用心灵感悟天地的和谐,因此能够解衣盘礴,率意而为,从而创造出画面无尽的生机和意态。仅此一端,我们已有足够的理由,寄予陈强更大的期望。

  李白在《赠横山处士》诗中,言其放浪山水,曰:“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真可谓是有道之言。所谓“心与天壤俱”,即“我”与山水已融为一体,无分彼此。这是一种境界,画家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在得意时忘形,笔下的山水,便是忘掉一山一水的心中的“山水”。而这,才是真正的山水。此固然是一种理想化的大至化境,但并非不可企及。前辈建树的丰碑尽管高山仰止,后生我辈依然应抖擞精神,奋力追随,并相期有所突破甚或超越。陈强出身苏州,久居沪上,兼得“吴门”、“海派”之利,又值盛年,正处于蓬勃兴旺的创作高峰期,因而不断自设更高的艺术标杆,力求接近以至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赖有才情境自高,何况陈强更有着对艺术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沉潜入定的创作心态。作为好友,我由衷祝愿陈强继续遵循并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特质和创作个性,跋涉前行,不断超越作品自身的意义。正如金农所言:“不趋时流,不干名誉,丛篁一枝,出之灵府。”从而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甲午盛暑于沪上系云书屋

 

作者:龚云表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