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求学问岳楼

求学问岳楼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敲击键盘,追记在问岳楼求学问画时恩师贾又福先生的珠言寄语,生活琐事,脑海中慈祥的先生常常伴我度过寂寂的时光。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京都的问岳楼亦或商都的观化堂。

2008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先生休息后对我说,咱们到园子里遛弯去,看看玫瑰园又运来的一些石头。嘱咐我天凉了,多加件衣服。我一边应着,一边关闭电脑,随先生到园子里散步聊天。先生谈到学习山水画要过三个门槛,一是要过基本功这个槛,是指学习前贤精妙的传统技法和高层次的审美规律,还要学现代画学中的造型能力和构成意识,缺一不可。只有基本功扎实、深入,以后才能走得高远。社会上个别没有绘画体悟的所谓理论家不重视画家的造型能力,抵触现代人的画学知识结构,反对学素描,这是无知,不要被空头理论家的歪理邪说迷惑;二是要尽力尽快找到自己的艺术发端,不要老跟着别人后边跑,要无古无今,敢于离经叛道,否则,我国的山水画怎么发展,怎样为后人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学特色;三是要至真至难,练就精妙绝伦的绘画能力,看似泼、洒、挥的笔墨,背后却是匠心独具的置陈布设,咋一看是同样的黑、白,明眼人可看出其中形的不同和层次的微妙差异。画要让人能看进去,越看越耐看,趣味无穷,画品才高。

先生轻轻地说,我跟在一旁认真地听。

我们来到玫瑰园东北角一大片石头旁,这些从大山深处运来的山石,有的高约十余米,有的几十公分,形态各异,山野味十足,看得令人眼馋,真想把它们画下来。先生慢慢地看,细细的品,手指头下意识的在划动。先生说:“这些石头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脉络,各有各的品相,非常生动入画。但,沉静下来,用心观照,细细区分,找到最打动你的,让你非画不可的那块山石详细揣摩,拉进心里捂着,进行心灵的沟通,就会产生情感。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把它推远,还原到大自然中去;再推远,还原到浑茫的太虚之中,和自己的哲思理念、社会体悟相感应,就会产生另一番境象。拉近,再拉近;推远,再推远是我们写生教学的要义所在。”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感到自己原来的见解太浅显了。

秋天的气候变化太快,此时,玫瑰园西北方向的天空出现大片的乌云翻滚着压过来,不好,天气要变。先生恋恋不舍的准备回家。说时迟那时快,狂风夹杂着雨点砸向大地。我赶快帮先生包裹头部,先生却将外衣不容分说地盖在我的头上,像照看孩子一样叮嘱:“你穿的少,快用这件厚的外衣裹住头,我身上穿的上衣有个帽子,一戴就行了。”我心里一热,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觉得眼眶有点湿。我搀扶着先生,顶着狂风和雨点艰难前行,树枝被疾风折断声如爆竹,呼啸刺耳的风声夹杂着不断有高空坠物的巨响,内心紧张极了,眼睛透过衣服缝隙分辨路况,躲避车辆,祈祷上苍保佑师徒平安。相信若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遇此情景,定会写出遇妖降魔刺激紧张的新篇章。步履艰难地挪到了家,先生见我一路无语,拍拍我说:“秋天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你也受惊了,回房间好好休息休息。”先生这父爱般的情怀使我不知所措,只是“嗯,嗯”两声作为回应。但,心里想一辈子也不能忘先生对我的关爱,要好好做人、做事报答恩师。

这件事给我醍醐灌顶的是第二天吃早饭时,先生打开宝贵的笔记本(先生常说他捡到的宝贝都放在笔记本里,已经捡了好几本了)对我说:“恪松来看一下,这是昨天观察石头时我捡到的宝贝。”我一看,惊呆了。先生默写了一幅山石作品。巨石从右下起冲向左上方,耸然而立,占据画面的3/4,点、线、面皴法结合,阴阳凹凸,虚实相生,“Z”型意味的样式,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遐想。画面左方款识为:“笔墨为核心论,是扼杀人文精神之陷阱,切记。”看似简单的一行字,实则一种是警示。绘画目的绝不是徒有笔墨花架子的装饰画,而是给世人提供静观沉思的精神食粮,心灵的洗礼、升华,艺术精神的彰显才是笔墨为之服务,画者为之终生不倦的追求目标。先生此时肃严的说:“默写是山水画写生的又一基本功,它更能练习写生时的取舍、挪移,由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由以物观物到以物传情,再到画面符号的精神升华,在这个阶梯式的不断提升过程中,默写是重要的一环。要处处留意,时时练习,才能见到宝贝时装到兜里为己所用,不至于空手而归。”我的脸顿时红了。拉近,推远;以石观化;寓哲于画等等,这些看似抽象的理论建树,通过先生的言传身教显得那样的亲切易懂,就像一层窗户纸给点破了。

跟随先生学习的这些年,先生常常教导学子要时时处处思考自己的画,叫作时时处处不离观。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分不清楚什么时间先生在休息,什么时间在画画。诚如,2012年的金秋时节,学子随着先生到陕西麻黄梁观看黄土高原景象,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黄土沟壑荒寒、久远,感觉像到了天尽头,极度原始,神秘极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将这里的沟壑峁梁,演绎得出神入化,放眼望去,土塬的边缘如一层层畅扬的云线盘旋游移,一道道迭宕起伏黄土梁子,漫延向天际,坡梁内外不知有多少奥秘,愰若隔世一般。贾又福先生被塞上大漠的幽静、深邃而壮美的景象陶醉了。先生画了一张又一张,从早上一直画到下午两点,在学子的反复提醒下才收笔准备吃饭。这时先生才想起要到厕所方便一下。我随先生刚到坡梁下,抬头远望,天际边的黄土峁梁之上团团水墨似的云块升腾而起,先生又激动了,说:“恪松快看,别处的云块再好看也是在空中,这里的云却从黄土中生,真是天地为一。快去拿本把这一奇景画下来。”我只好取本拿笔,先生很快又进入了画境。

贾又福先生的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已无彼此之分。

                                             王恪松  2013年3月10日

作者:王恪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