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即将跨越1个世纪的包豪斯对今天有何意义?
时间: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上午10:30至12:00)
地点: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要内容:
设计在中国是一项年轻的事业,深圳亦是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2008年深圳作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令“中国设计”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深圳
在这个过程中,移民文化毫无疑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放与包容成就了深圳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独特空间、造就了创意设计和高新技术空前的产业格局。
建筑的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深圳的包容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特区,深圳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哺育,也离不开“孺子牛”般的勤勉与激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设计之都是否也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重新定位、并展望全球化的未来?
平均年龄只有约30岁的深圳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2019年,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深圳举办。而这一年,又适逢包豪斯100周年,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都发起了相关的学术活动以作纪念。
落户深圳的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那么包豪斯对今天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回溯历史上这所最负盛名的设计学院发生发展的过程,厘清包豪斯的“真相”,是否会为大湾区设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思考方式?
包豪斯教员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1932年的作品《包豪斯楼梯》
主讲人简介:
吕晓萌,1983年10月生。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师从杭间教授、王受之教授;美国平面艺术协会(AIGA)会员。研究兴趣着重于设计史论及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主张设计学的“实证”与“实践”原则。曾在卡特琳娜·雷(KaterinaRay)教授邀请下赴美进行包豪斯和美国的专题研究。在过往的学术经历中,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策展助理;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评论员;2018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设计比赛主题释义人等。学术文章和作品见于《装饰》、《新美术》、《美术观察》、光明网等学术期刊和媒介。2007年开始从事设计教学,先后执教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作者:艺术与财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