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腌菜笔记——艺术随笔

                      腌菜笔记
-                      ------艺术随笔
       腌菜并无不好,只是它被盐水久泡之后给人软绵
绵的感觉。一条腌菜单独放在一边无不给人死气
沉沉的而又痛又痒之觉,这好么,当然好,对于我
喜食咸菜之人来说,无一日无腌菜总觉不对劲,吃饭也毫无胃口。其实当你在外面待时间长了,虽恋腌菜但对腌菜的馋也不那么着迷了。
       作为艺者或者创作者,则
       虽恋腌菜,然而不得。
       虽得腌菜,然必以舍。
      “腌菜”本与艺术艺术无关——“腌菜”有骨有肉,但无脉气相通,无血流相溢;看之想吃,吃之味爽,而品之则咸,此多有不足。如果把这一说法用到当今艺术之现状则大有用武之地:如何使用盐水去把艺术浸泡,使艺术变黄,使艺术无人情,无血脉,这多是从事艺术行为人争先去模仿的法则,是他们遵守的“潜规则”,最后你就可以找到艺术被人们“腌”之后,体味味道的原因罢了吧?!不光是艺术(艺术不仅指绘画)连火爆网络的短视频都是“你方火爆我模仿”,不模仿还真难拿到平台的流量,无形之中导致整个社会成了跟风模仿、越模仿越火爆的怪胎思维。在全民娱乐的时代,真正需要一个有创造的思维,而不是跟风的时代……
       再回到这个东西——腌菜,无需人们去议论,只是我瞎造的词而已。
     现在,许多作品“腌菜”味就更浓了,它可不像当代服饰那样表现得当代、时髦。
      再来重复一下“腌”吧----把鲜菜撒盐密封起来,使之变软,久之则腌。大家注意,好酒需封存,年代决定酒的品质。而艺术也这样么?是这样。古之艺术存放的越久远越光芒,然而多数人“作品”像古酒(早年的酒),并依之收获不小的名录,从社会效益来说无可厚非,但对艺术发展来说可能致命,不能复而古之,不能学而陷之,要吸其髓,去其糟,以扬己新,这才能不“腌”。
          原作写于2010年,2020年春修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