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严克勤:《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严克勤:《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严克勤


严克勤,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江苏国画院,和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举办过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尼斯亚洲博物馆、江苏画院、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机构收藏。并出版了多部画册和专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梦江南》


江南的青山远黛,水榭亭阁,长街曲巷,黛瓦粉墙,飞檐镂窗,柳树长堤,小桥流水……似一卷适意的泼墨山水画,让人眷恋,让人向往。


严克勤:《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所谓江南,在地理意义上多半是指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东北部,而在文化意象上,江南则更多地是指苏南和浙北。汉代称江南为吴越,永嘉南渡,随着大批北方世子迁徙至此,特别是南宋延承北宋法统,迁都临安后,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人才辈出的地区。江南山川秀美,千百年来,无数灵秀聪慧、知书善艺的江南才子在这里释放灵性、挥洒才情,从魏晋文人,到后世的汤显祖、張岱、文震亨、屠隆、李漁,到陈曼生等“西泠八家”以及“云门十子”,数不尽的江南文人,说不尽的江南文化雅事。中和、婉约的江南文化及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带给历代社会和生活的影响极大。江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江南文化在音乐、建筑、雕塑、诗歌、书画、戏剧、园林、家具以及紫砂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痴迷。


严克勤:《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我们不妨从明清文人的生活态度中试着品鉴其审美情趣。这也算是“假古人以立言,赋新思于旧事吧!


其一,诗意生活。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忠厚也有说成耕读的。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而诗礼传家更是其中的精华。农耕时代简单素朴的生活充满恬淡闲雅的诗意。


其二,回归本源。现代人的生活纷扰繁杂,生存的压力、成长的竞争、俗务的纠缠,每个人其实都在社会这个硕大的机器里不由自主地浮沉,但一旦闲下来,静下来,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和寂寞感,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所谓把心放平,为心安一个家的感觉。这时,回归本源,到传统文化中寻找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托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严克勤:《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其三,删繁就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滚滚红尘,物欲横流,疲于奔波,难免有时气结。“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淡泊者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不拘泥于人言是非,脱离尘世喧嚣,恬淡宁静,从容自若,以超然的心境看待苦乐年华,洞察世事,摒弃浮华,回归自然。


其四,平淡闲适。“闲”是明清文人诗词、散文篇中多见的字眼或情状。事实上,这种“闲”已经超越了生活的状态,而成为一种生命态度。有意识地让自己“闲”下来,我们才能真正地聆听到内心,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意义之所在。


严克勤:《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一颗平常心,身居繁华,心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百味所迷。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一旦过于执念,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若心无挂碍,看开一切,就会无所畏惧。繁杂喧腾的日常事务使我们的内心变得麻木和粗糙,错失了很多生命中的美景,也错失了不少人生的趣味。一把紫砂茶壶的制作,或对一把茶壶的品鉴,其中品味的高下,都与你的心态息息相关,即所谓茶禅一味矣!


严克勤:《谈紫砂壶及明清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摘自2017年5月27日宜兴东坡书院文化讲堂演讲提纲。)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云林墨客公号支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