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程声和浅绛福仙壶 壬辰立秋前一日作


      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件程声和的作品,是在文人瓷收藏大家熊中富老师出版的一部著录中。后来又在上海的一个秋季拍卖会上遇见,名称好像叫“蔬果走兽壶”,当时还上手研究了一番,感到瓷胎洁白细腻,画面十分清爽,主题非常鲜明,尤其是这个赠送款,把制赠时间详写到了某年某月某一日,这在同期浅绛彩瓷中也不多见,颇具文人画意味。只是起拍价高,当时还未有参拍经历,所以就只能上个手,拍个橱窗照片罢了。Attachment.png
      
大概到了五六年前的夏秋之交,竟然在城皇庙古玩市场上,又一次遇见这把浅绛壶,店家要的还是拍卖价格。在后来的几次交往中,为了价格与店主侃(砍)过几回,终于在秋意正浓的季节里,把程声和的浅绛彩瓷壶购买回来了。Attachment.png
      
今天是庚子年的立秋前一日,距离北野道人光绪壬辰(1892)年制壶送友日,过去了整整一百二十八年。翻出这把壶在入秋时,闲聊几句。Attachment.png
    今年夏天的伏季,遭遇到了江南特长梅雨,所以真正的高温日也沒有几天,这两天又赶上台风影响,好像秋天真的要来了。不过农历才是六月中旬,夏季还未结束,秋老虎可能还在后面。Attachment.png
    
按照吾国民谚说法,六十年一个轮回的庚子年多有不顺,今年好像也不例外。世界因新冠而灾多难多,失去了许多鲜活的生命,我的双亲也在初夏农历的两个四月里,因高龄染病医治无效,先后驾鹤西去,祈祷二老在天堂一切安好,但愿新冠疫情能早日逝去……Attachment.png
    
秋天自有秋天的特征。前些日子曾遇到知了爬阳台纱窗鸣叫,煞是好看好听。Attachment.png
    我从小就对蝉鸣情有独钟,经常会循声寻找蝉之本尊,近距离观察它鸣叫时的鼓腹起伏状,它的叫声,不知是为了发泄地狱生活的枯燥无味,还是为了颂扬生生不息的阳光灿烂?抑或是为了展示它们那种连人类都分辨不清的时节音响,还是本该属于它们世界里的雄蝉求偶、母虫展姿的歌唱?Attachment.png
    
这两天又在桂树下频见挂叶蝉衣。江南土质宜长月桂,不知什么原因,知了也喜在这种常绿植物的环境里,演绎着自己生死出入大地的蜕变重生经历。据说蝉蛹入土后,一般都要等到奇数年份才会破土而出,有十三年蝉,甚至还有十七年蝉⋯⋯难怪它的幼虫也被称为“仙家”,太神奇了。Attachment.png
    还不要说,夏秋之交,秋桂树下,绿叶背后,侧面斜看,每每发现阳光下勾挂于摇曳桂叶之后的,一件件晶莹剔透的脱壳蝉衣,就好似印出了知了美丽的活体标本一一犹如一个个金色雕塑,自如大方、从容不迫,始终保持着生命的最好状态,真是美极了!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
      其实这把壶的画意也是立秋。壶的正面细绘一对带蔓藤枝叶的福寿(佛手谐音)瓜,和一只号称五大仙之一的白仙刺猬,程声和用秋季收获时分常见的瓜果动物,组合起简洁温馨又紧密依偎的画面,动静结合且寓意深刻还不落俗套,而淡雅的浅绛色彩,也在白瓷润釉的背景中,烘托出了自然贴切的季节特色。Attachment.png
    壶之另一面题:壬辰立秋前一日,为克腾我兄大人雅玩 ,北野程声龢写于昌水客次。作为文人相送的一件雅玩,雅物的寓意也可能是为朋友祝福祝寿吧,看来古人喝茶也是件大事啊,我把这把壶命名为“程声和浅绛彩福仙壶”。Attachment.png
    记住秋天这个收获季节,记住光绪壬辰立秋前一日,记住程声和这位浅绛艺术家⋯⋯Attachment.png
                      邱放(文丘)作于庚子立秋前一日
                                          202086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