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齐家文化的简介

  齐家文化于1924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广河县(旧称宁定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齐家文化距今4200~3500年,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泾河.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与西汉水等流域都有分布,但其分布中心是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与湟水中下游地区。若以现在行政区划定位,东起陕西省西部,西至青海湖北岸沙柳河,北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南抵甘肃省文县,地跨甘、青、宁、陕、蒙五个省区,南北近郊600余公里,东西长达1000多公里。

  由此来看齐家文化的地域很大,早于齐家文化的马家窑文化就发现了玉制的斧、铲、凿、刀、和动物。所以齐家文化是直接继承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玉器的主要品种有:壁、琮、斧、刀、铲、锛、璜、凿、环、瑗、牙璋、圭、戈、璇玑、各类动物、还有很多异型器;流行纹饰光素无纹以素为大美。齐家文化工艺特点有两个特征:1.简单朴拙,粗犷、豪放;2.做工精琢细磨,特别是开孔准确、笔直,抛光细腻。

  齐家玉器所用玉种复杂,有甘青地方玉种、新疆和田玉、新疆玛纳斯碧玉、还有玛瑙、砗磲.珊瑚.水晶、绿松石、天河石、玉髓.青金石.炭精、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水含石.黑耀石等等。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及其余脉富藏玉矿,盛产阳起石、蛇纹石等多种玉材,距离兰州市40公里左右的马寒山也同样盛产多种玉材;近年甘肃省地矿局在甘肃境内又找到一大玉矿,其玉质相似与和田玉……所以齐家文化玉器所用玉种是很复杂的,这一点有别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对于我们喜爱齐家古玉的玉友来说,是一大优势玩好了齐家玉器那么你对玉质和玉种的认识就有了十分的把握。齐家文化的很多器型都传承了下来,也就是说齐家玉器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商周玉器。

   齐家玉器的特征:总体来说,可用玉材上乘、品种多样、器形美观、制作精致、大气凝重二十字来概括。

   1、齐家玉用材区分明显,玉礼器多选用本地出产的优质玉材,并部分使用了和田玉;兵器和饰品玉仅部分选用和田玉;工具用玉主要采用甘肃、青海的本地玉,如榆中马寒山玉矿材料和祁连玉.

   2、齐家文化玉器以工具类和礼器类居多,器形尤其是玉礼器中许多作品的器形,形制巨大,如大玉琮、大玉璧、大玉璋、大玉圭、多孔大玉刀的尺寸,不少都超过已知同类礼器的尺寸。高和直径超过二三十厘米的玉琮,长达六七十厘米的玉璋、玉圭、多孔玉刀,直径在三四十厘米的玉璧,不乏其例。由于追求玉材作品的最大化,在一部分大型玉器上还保留有石皮。

   3、齐家玉的制作,从选材、切割、钻孔、琢磨、抛光,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玉作工艺,带有明显的作坊生产规模。不同的用玉工艺不尽相同。特别是许多玉礼器由于用材较好,不少采用玉质好、硬度较高的和田玉,器形形制较大,制作精细,通体磨光,无论是素面无纹的还是有装饰纹样的,都显示出浑圆饱满、凝重大气的风格。

   4、齐家文化早期玉器,品种较单调,多素面无纹;晚期玉器,出现许多鸟、兽形图案和多孔扁平玉器,玉琮或琮形器上出现兽面纹(饕餮纹)、人面纹和牛、羊、虎、熊等兽首纹浮雕装饰。由于圆雕、透雕、浮雕、浅浮雕、线刻以及嵌绿松石等工艺的运用,使玉器造型和装饰更加美观与多样性和艺术化。

     5、齐家文化玉器琢磨精细,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厚厚的黄土将玉器保存的较好。虽历经四千年之久,但皮壳、色沁十分漂亮,色泽变化十分丰富,给人以皮壳陈旧、包浆饱满、光泽静穆、色沁艳丽的视觉感,有的器物包浆下可见切割线及打磨痕。沁色有单色、复色之分和轻重之别,单色沁多,复色沁少,色沁天然生成,过度自然柔和。

      齐家文化玉器的分布范围广。甘肃、青海、宁夏的齐家文化遗址都有玉器发现,尤其以甘肃为最多,所见包括嘉峪关、玉门、武威、永靖、广河、积石山、静宁、永登、庄浪、平凉、镇原、庆阳、泾川、天水等十多个县市。

 

    齐家古玉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引起了海外收藏家和学者的关注,特别是港台地区;尤其在台湾地区的古玉器收藏家、和学者,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有大量的齐家古玉精品流向海外;随着齐家古玉器在海外的面世也引起了欧美的收藏家和学者的关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投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城乡改扩建项目的实施;高速公路的建设;又出土了大量的齐家古玉器。其中有不少的齐家重器流向了全国的古玩市场,这些齐家古玉的面世也引起了国内收藏家和学者的关注。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的藏家和学者及社会名流,都在收藏齐家古玉。我也应邀看了他们收藏的齐家古玉,其中不乏有很多精品和国宝级齐家古玉;还有很多企业家、房产地商也在到处搜集齐家古玉。我本人在杭州就遇到一位房地产商,把以前收藏的瓷器、字画都转让给朋友,现在专收藏齐家古玉,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古玉才是我们本土文化的真正的根本和载体,还有它包含的文化内涵太深厚了。”

  随着藏宝于民的深入人心,近年在民间发现了很多珍品及重器,古玉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古玉文化研究领域屡屡有新的发现。近日在北京举办的民间古玉展上,(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著名高古玉研究专家)汪遵国提出,通过对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与论证,齐家玉器被证明是我国古玉文化的核心,这一论断是在对齐家玉器以及夏商周玉器的分析论证中得出的,从而纠正了过去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作为古玉核心的论断。齐家文化时期的玉器,早在清中期便开始为人们所关注。据史料记载,清宫旧藏的新石器时代玉器中,齐家文化玉器就占了一半以上,足见齐家文化的玉器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通过对夏商周玉刀、玉琮以及玉钺等器物的观察,玉器的器形与制玉工艺也与齐家文化极为相似。夏商周时期的玉器在工艺上比齐家文化时期的玉器稍有进步,但在钻孔技术上仍旧是一脉相承。齐家玉的钻孔多为单面钻,钻孔在玉表体两面大小不一,孔内多留有细密的螺旋纹,这个特征为早期齐家文化所独有。可见,夏商周时期的玉器工艺皆源于齐家文化。从数量到品类,从纹饰到形状,齐家文化的玉器都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介绍说,从地域上看,齐家文化可以说是玉器文化的核心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发源之际,正是齐家文化发源之时。齐家文化之后的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无不以黄河上游为中心。在玉器文化的传承上,后来的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无论是器形、纹饰还是工艺,都能从大量的玉器上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

  早期的齐家文化,因地处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土壤对玉的保护有“南土不如中土,中土不如西土”之说,所以西土使高古玉包浆完好,皮壳以及色泽的变化十分漂亮。汪遵国介绍,现存的齐家文化玉器数量非常可观,且种类繁多。玉钺、玉璧、玉琮、玉璋、玉锛、玉斧.玉璜.玉圭.等无所不包,在齐家文化时期,这些器物主要作为礼器而存在,做祭祀之用。

  据统计,目前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已达千余处,而真正发掘的只有几十处。存世的齐家玉器相对于埋藏于地下遗址中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齐家玉器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早期齐家文化的玉制礼器,属于新石器时期简单而粗犷的远古造型,一些专家认为它的产生比雕工精细的红山、良渚文化还要早两千年。在玉器文化的研究领域,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已为人们所公认,而齐家文化虽然地处中华文明发源的腹地,但对它的发掘和研究还相当有限,这相对于它蕴含的文化及历史价值来说仍远远不够。

  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齐家文化作为玉文化的核心证据将进一步被揭示和关注。

    吕济民先生(原国家文物局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现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长)来本中心时看到齐家玉器十分欣喜,特意在兰州多留两天,与我鉴赏齐家古玉;交谈之中,曾意味深长的对我说:“现在看来对齐家古玉的研究和挖掘还是不够的,它的文化、历史.文物.工艺.艺术的价值还远远未体现出来,齐家文化也是甘肃省的一大亮点,抓好这一优势多研究多挖掘,还要多宣传让世人认识它。”

    818日去北京开会和汪遵国先生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谈到汪先生的两位恩师,他们都对齐家文化的历史进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厚重历史积淀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一位是夏鼐先生(著名考古学家);这位泰斗级人物,曾亲自来到甘肃,更正安特生对齐家文化年代的断代错误;我们现在沿用的齐家文化的年限,距今42003500年就是夏鼐先生考证的。另一位苏秉奇先生也对齐家文化这一黄河上游的史前文明,做了大量研究和考查考证工作,并提出了齐家古玉对后世商周玉器的影响这一重大作用。

    这次去北京我和艾青先生(已故文学家,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之子,艾丹先生(作家、玉器专家)探讨齐家文化和齐家古玉时,艾先生也认为史前的主流文化就是在黄河上游,商周的玉文化就是继承了齐家玉文化的风格,也就是说齐家文化它传承了下来。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专家学者和鉴藏家崇尚的齐家古玉器,却又很少有人知道呢?这与我们当地经济落后,文化市场欠发达,对文化领域不重视;考古滞后,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现今全国都在挖掘文化市场,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我们却守着齐家文化这一宝库无所作为;真是让人感到万分的遗憾。现今提倡和谐社会,如果你亲眼看了齐家古玉的器型你就会感到一种震撼,能创造如此器型的齐家先民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所处的社会也是和谐的。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日“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接着提出了十一点玉德儒学观:

  “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儒家的玉德观,在汉代又发生变化,这表现在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中对“玉”字的诠释上,他继承了孔子玉有德的观点,适应时代车轮的前进,对其十一德做了调整: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廉而不忮,之方也。”

  从此,“玉”的诠释及玉德的内涵均以上述规范而固定下来。许慎保留了孔子玉有十一德的“仁”、“义”,将“义”提到第二位,从另一角度作了比喻,以智代知,其后之八德一概删除,新增“勇”、“”二德。可知许慎玉有五德较孔子玉有十一德精练简明,其内容仅在仁的德上与孔子保持了一致。

  玉德的注入,使玉得到了持续发展,使玉又有了观赏价值、装饰功能并向陈设、器用领域开拓,这也就有了民玉。巫玉是神本主义、王玉是人本主义、民玉是民本主义。现代社会进入了民玉时代,玉器热持续升温,而玉文化的研究却是刚刚起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先生认为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玉器收藏热要与学术上的探讨有机的结合,使玉器热,理性的持续发展。中国古代玉文化-- 玉有六瑞!! 周代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所谓“礼制”,就是从王侯到平民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乃至婚嫁丧葬,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礼仪被认为能“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这种礼制反映在用玉制度上,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礼玉。这些礼玉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名称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璧、圭、琮、璋、琥和璜,合称为“六瑞”。这6种玉器是中国古典玉器的核心部分,在齐家古玉中都能看到它们的雏形。《周礼》中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是从“六瑞”的颜色上来解释它们的用途,在传世的汉碑上尚可见到这6种“瑞玉”的图形。“周”族它来自甘肃庆城(原庆阳地区)后来逐渐东迁至陕西。也就是说周族的先族就是齐家先民的一支。所以在很多馆藏品中,已被断代为周代的玉器中,有很多是齐家的或在齐家的素器中开始琢工;也就是说齐家文化是传承有续、脉络清晰的。

   中国人尊玉、爱玉由来已久,人们对玉器收藏同书画、瓷器收藏一样,也越来越热。很多古玩商在谈到玉器的时候,都认为玉器越来越好卖,近两年尤其是古玉收藏更是异军突起。现在人们不仅物质水平提高了,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使人们对远古文化的神秘性有了强烈的的欲望。同时,其它艺术品投资过热导致了人们转向玉器收藏。玉器收藏是有其特殊性的。首先,玉器的原料是天然的、稀少的,有些还是具有宝石的特点,其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而其它艺术品则不具备这种条件。其次,玉器收藏是多样性的,有古玉收藏和新玉收藏,还有人专门喜欢玉料的,这也就有了不同的层次。当然最多是古玉收藏,尤其是高古玉(唐代以前)收藏性趣最浓。

  高古玉与现代玉器的用途不一样,在当时它不是商品,加上汉以前铁器使用材质还很低级,先秦更是如此,殷商时期还未见金属生产工具,对玉的开采十分困难,只能在地表或土壤中捡到散玉矿,直接开采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开采的多是软玉。当时对玉的加工缺少利器,会加工玉器的能工巧匠也很少并被王室所垄断,所以玉器只能被少数王权者拥有,就像“玉”字所示,是王者怀中的物品。良玉美器成了人的身价标记,加工的玉器形状或纹饰表明身价等级和礼制,等级越高其玉器存世将越稀少,古玉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我的收藏之路也是从字画开始,也许是地域的优势,从而转入彩陶收藏;在收藏彩陶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了齐家古玉,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齐家古玉。每当把握齐家古玉在手,就在琢磨这沁色、这琢孔是怎样形成的?这工是用什么工具来做的?远古的齐家先民是怎样琢磨的?以至于想不起来什么饭局、酒会这样的应酬。那种痴迷,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其实玩古玉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只能意会,意境达到了,你便有了这通往古玉神奇世界的门票,一但置身与其中便不能自拔。而我每当面对如此精美摄人心魄的齐家古玉时,那种从内心深处涌起的兴奋和喜悦无以言表,远古的齐家先民正在琢磨玉器的情景常常浮上眼帘...所以说古玉的世界,一旦进入,我们身不由己,只因那来自远古的莫名诱惑,那一刻内心的喜悦是那么的美伦美幻,古玉的乐趣,寄托着我好多的梦想。就是想让它这样带我自由的翱翔、跨越时空与远古的先民一起琢磨玉器,那是多么完美的一副场景啊!古玉的苦涩和愉悦是你我多麽的难以割舍,也是你我快乐所在,体会这苦涩和愉悦是一种意境。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古玉的喜爱,对未来的向往和心中对远古的追思,穿过现今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总觉的恐慌和迷惘;只有古玉带给我内心的宁静和无上愉悦,它的世界是我向往的完美境界。

作者:玉德堂主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