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陪嫁 翰墨结缘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户人家有女出嫁时,门庭若市,陪嫁之物更是多不胜数。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家具椅物,甚至田宅房产。沪上知名艺术品收藏家吴湖帆迎娶时,潘静淑家以金石书画作陪嫁,在沪上传为美谈。可谓“丹青陪嫁,翰墨结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名倩,原名万,号倩庵,斋名梅景书屋。曾供职上海中国画院,任西泠印社社员等职。画以山水见长,风格秀逸清雅,设色如烟云飘渺。传统直追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近师董其昌、“四王”诸家。同时也以鉴藏家、词人行世。多才多艺,风流洒脱。苏州,古称“吴门”,东南佳迹,钟灵毓秀。自古就有深厚的书画渊源,明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有“吴门四家”之称。时至近代,更是繁华济世,文苑英华。与大都市上海更是咫尺之隔,唇齿相依。因此,有很多苏籍书画家、鉴藏家、文化人等相继涌入上海,共同构筑了近代沪上“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特色。
潘静淑,生于1892年,原名树春,为清光绪朝宰相潘世恩之孙女,生性静雅,孤洁独行,时人形容她“冷若冰霜”。但好书画诗词。1921年潘静淑30岁时,正值辛酉之年 ,恰与潘氏家藏珍品宋景安刻《梅花喜神谱》干支相和,其父潘祖同将此作为寿礼送给潘静淑,为了纪念这一幸事,吴湖帆将其斋舍取名为“梅景书屋”。但命运开了惨痛的玩笑,好景不长,潘静淑年仅48岁患疾而亡。吴湖帆悲痛欲绝,更名为倩,以示思念之情。可令潘氏欣慰的是吴湖帆后妻顾抱真,也寄予思念,并题《一点春》于潘著《绿草词》后:避难离乡日,已经十八年。当时未晓寄身处,花满河洋烂漫天。绿遍池塘草,艳称如眼前。瑶琴一曲听天上,料理夫人断续弦。
作为书画收藏家,潘静淑的到来,梅景书屋的收藏富甲天下。从唐高宗的《虞永兴千字文》到怀素的《千字文》,从郑思肖的《无根兰》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等,件件稀世珍品。当然,吴湖帆的收藏,除了潘静淑的陪嫁品外,还有几个来源,一是吴湖帆祖父吴大澂之收藏。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苏州人氏。官至湖南巡抚。善书精刻印,亦作山水和花卉。擅鉴别书画、考释古文奇字。收藏丰厚。尤以夏商周三代鼎器和玉器为上。著有《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等。二是吴湖帆外祖父沈韵初的收藏。沈韵初(1832—1873),原名树镛,字均初号郑斋,南汇(今属上海)人,咸丰朝进士,精鉴别,富收藏。所藏之室名为“宝董阁”。以明代董其昌画迹为多。再有就是吴湖帆自己的收藏,据《梅景书屋书画目录》著录的历代法书名画有253幅。当然,吴湖帆的收藏远不止这些。那当年,潘静淑的陪嫁物有哪些呢?有“四欧堂”所藏四件欧阳询帖之三帖:《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和《皇甫诞碑》。有《董美人墓志》、《萧敷、敬妃双志》等。还有皇上御赐潘氏先人的玉华砚,价值连城。为了纪念,还取名“玉华仙馆”。当然,潘氏的陪嫁品还有很多,我想这已足矣。
以吴湖帆的《念奴娇》作结:
万峰深处,忆升平朝市、往来诗侣。三十余年桑海幻,云梦阴晴难数。古刹依然,危楼无恙,几度经风雨。钟声隐隐,赚人多少新句。
此地野鹤蹁跹,闲云自在,何日携筇去。寂寂蒲团空影外,一片梅花香浦。展卷题名,凭栏话旧,小作溪山住。流连佳境,几忘寻棹归路。
(此文写于1996年)
作者:何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