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笔墨就是功力[上]——南山闲话(1)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不断的变革,也诞生出了许多技法,但是笔墨仍旧是中国画家经常提及的专业语言,艺术追求。
有人认为以毛笔蘸墨汁在宣纸上作中国画即谓之有笔墨,我们认为这样理解中国画的
“笔墨”存在偏差!“笔墨”所指的并不只是毛笔、墨汁的简单字面含义!那么笔墨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笔墨就是功力”。换一种说法就是火候!离开了笔墨,离开了功力,中国画将弱不禁风,无以承载。
最近张迪华先生在《中国书画报》发文《笔墨,应该走下神坛》。文章引用了多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对于笔墨的认识、见解。该文对于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做了深入的研究,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但是该文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误区”的认识,存在着偏差,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我们应该看到,一些人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提中国画的传统,他们必然联想、追溯到文人画的笔墨,似乎文人画就是中国画传统的表征。其实不然。(摘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书画报》第4版张迪华文)
文章还强调了吴冠中先生对于笔墨的见解,引用了吴冠中文章《笔墨等于零》的原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唐南山认为,吴冠中先生并没有阐述出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几何,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不能作为笔墨在中国画中地位的评价标准。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吴冠中先生这句话,我们认为这句话的上半句说了等于没说,因为吴冠中先生提到的这个笔墨,如果是指不懂绘画之人的乱施笔墨、随手涂鸦的话,那么跟不懂绘画的人谈论笔墨价值,本来就是无稽之谈,其价值当然为零。如果吴先生所强调的这个笔墨是指一位训练有素的中国国画家的话,那么他的笔墨自然不会脱离具体画面而孤立存在,因此说了等于没说,没有任何意义。
唐南山认为:“只强调具体画面,而没有精神追求、艺术高度的绘画,其价值同样等于零!”因为如果只强调形象的话,那么也没必要去画了,费那劲干吗呀?直接拿数码相机拍摄,然后一放大就可以了,还清楚呢。这样的话即使是普通人,也可成为艺术家!
唐南山认为吴冠中先生这句话的下半句“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是错误的。因为未塑造形象的泥巴也有价值,但是您把他塑坏了,就没价值了,甚至价值为负数。
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无胜于有”(《道德经》)。这就像一块原木,没有雕的时候有价值,如果经过一个手艺高超的雕刻家的艺术创造,可能会成为一件名贵的艺术品,大大增值。但是如果您把他刻坏了,那就没价值了,价值为负,甚至还要赔钱,因为木头也要用钱买,同样泥巴也不会自己跑到您的雕塑台上来,取得这些雕塑的泥也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还要去专门的地点,并且如果是使用商店售卖的专业雕塑用泥,也得花钱买,因此泥巴也有价值!
唐南山
2007年12月8日
作者:唐南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