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晓林思艺集(16)

晓林思艺集(16)
刘晓林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并且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大多数艺术家都会认同,但真正能够认识到其原因根本所在的艺术家有多少呢?人们是在附庸还是在喧嚣?万物自诞生起立即成为了复合体,个人自出生后立即成为了社会人。社会人最真实、必需的表现形式是生活。(当然生活也可以理解为社会)
 
我们通常所讲的艺术创作是对人而言而非其他,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清晰的脉络:每个人都是社会人,社会人中的部分成为了艺术家,艺术家创作了艺术。最终的结论,艺术一定离不开生活。即使是最抽象的艺术、最能表达个人灵魂的艺术也无不于生活密切相关。个体如果不于生活发生交流、碰撞,谁也不会凭空出来什么思想、认识!艺术尤其如此。
 
 对于艺术家极其重视的作品的题材选择问题在白石先生这里被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弱化!苍蝇、老鼠、蝌蚪、不倒翁、农家篱舍、乡野风味……可以说,没有神奇的阿芝不敢画、不能画的!为什么要遵循题材选择呢?为什么要顾及画出的作品好看与否?我是齐白石,我想表达了,谁能管得了我呢?我不管什么院校?不管什么院派与在野?更不管什么雅俗。我将我对万物的思索感悟通过我手中之笔表达出来,这就够了!一句话:生活叫我齐白石画,我齐白石不能不画。
 
我认为在白石老人看来,人只要活着就会无时无刻、处处都是生活。我在思索:白石老人终生在写生,他会像我们现在的某些所谓艺术家一样人模人样、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为写生而写生吗?也许先生做在自家院落内一日的写生稿就足以超过时下某些所谓艺术家们“烟花三月下扬州”数日的“创作”!!
 
真正的艺术家无论在天空还是大地都会产生出杰出甚至伟大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在一隅之中能够发现天地,虚假的艺术家则在天地中也发现不了天地——成年累月地在做着对艺术与美的追寻,殊不知自己追寻的一切原本就在周边的生活中。
 
艺术界流传白石老人对没有见过的事物绝不动笔,这自然有些夸张,但于此可以看出先生对于生活的尊重。世界和平委员会请齐白石画和平鸽,许麟庐先生买来鸽子。白石老人朝夕观摩,最后翅膀不动的鸽子却发出了“振动声”——飞了起来!如同白石老人笔下的“无水虾”。人生的酸甜苦辣无在生活中上演着,艺术家的艺术只有在生活中才会得已锤炼。生活中隐藏着有限与无限,像齐白石这样的大艺术家在有限与无限间自如穿梭。
 
“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另一位大艺术家石鲁如是说。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等先生莫不如此,只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仿佛有些虚幻的情感也应被归入生活的范畴。大艺术家的生活包括了主观的内心世界也包括了外在的客观世界——齐白石通过自己的艺术将生活演绎的实在是精彩。生活没有亏待齐白石,齐白石也十足的回报了生活。

“艺术原本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造型化,换句话,艺术是需要借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说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古人所谓心声心影即是……艺术假使不借这些形体以为寄存思感之具,则人类的思维将不能借造型艺术以表现,或说所谓造型艺术将不成为造型艺术!”(林风眠先生语)情感依附于人类,艺术系牵于情感。没有情感,谈何艺术?情感连接人类与艺术。
 
世间最具穿透力的是情感,情感在冥冥中自由行走于时空之无形的有形。而情感,它可以引起系列连锁互动。如此神奇、不可言的”玄妙之物”被伟大的艺术家方能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来了!艺术家笔下能够做到传神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传情远胜于传神。
 
传情是传神基础上的进一步!如果说传神是艺术家把所描述事物的相对永恒的总体特征做再现的话,那么传情是在此基础上又把“特定瞬间”本人的“状态”融入了作品中。比如说艺术家画春山大都可以做到生机盅然(春山的总体特征),而(林风眠)先生却可以把春山描绘的既欢快又伤感。(艺术家的“状态”)画情传情太难了,它如同老子说讲的无形大象一样。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