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冬日,丹徒郭晋(霁堂)招王文治(梦楼)、潘恭寿(莲巢)、高云(青士)、唐炳昱(耀卿)五人集吐纳烟云阁诗会。翌日,潘恭寿为图以纪其胜,并系诗、题记:
秉戒王居士,能诗郭舍人。琳宫启高阁,兰佩下郡真。海色偏宜晚,梅心欲酿春。笋香沾坐处,独感二毛新。辛丑冬日,霁堂舍人招同无余居士、并诸同人集吐纳烟云阁,次日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莲巢潘恭寿
《烟云阁图》轴,是潘恭寿的传世佳作,现藏中国美术馆。据传,当时王、高、唐三人诗作,并由王文治录于诗塘。此画后传至顾皋民手中,被友人许鹤巢看到,即依韵旁补一诗并邀顾同作,故先后共有六人唱和。
王文治依韵唱和:
高逈山中阁,萧闲世外人。天花晨供佛,明水夜朝真。残日将沉海,乔林不记春。烟云与诗思,相对斗清新。(《梦楼诗集》卷十五《郭霁堂舍人招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翌日莲巢为图以纪其胜而系以诗余次其韵》)
高云亦有:
攀跻入云路,高阁迟幽人。留客盘疏洁,多君道味真。江晴明似练,山暖气先春。向夕寒烟外,渔灯出浦新。(《云笈山房合集.蟾光诗钞》之《吐纳烟云阁雅集和霁堂中翰韵》)
三年后,郭霁堂复招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王文治感慨系之又诗一首:
江山瞥眼送年华,重到仙宫认壁纱。试看楼头旧红日,青桐枝上未曾斜。(《梦楼诗集》卷十五《郭霁堂复招同人集吐纳烟云阁距莲巢作画时已三载矣感慨成诗》)
按照王文治诗题的记载,郭晋“复招”同人集吐纳烟云阁的时间为乾隆四十八、九年间。两次《烟云阁》集会的时间,还可以通过《梦楼诗集》中相邻诗作时间得到佐证。
今见京宏展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一”预展的“0366,王文治书法,立轴,水墨纸本”(见后图),中有:“郭霁堂复招同人集吐纳烟云阁。乾隆庚子秋七月一日,梦楼王文治”。由“复招”和“庚子”,当无理由认为该书幅为真迹,因为“复招”的年份不可能在“初招”之前。
由伪作书法、印窠,当可牵出一批同类作品。
作者:myxibu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