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文治的“埽葉”朱印

        所見鈐有“埽葉”朱印(《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未見收載)之王文治書法作品:
        一、敬華(上海)拍賣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春拍預展有王文治豎幅一件。釋文並款:
        扁舟遙下武陵南,明月隨人到枕函。卻望粘天春水碧,行人今掛洞庭帆。澹雲微雨朝鮮使,立鳥歸魚交趾才。誰識中朝舊供奉,江湖白髮首重回。右楚南舟次近作二章,錄請逸堂老先生清政。戊子上春丹徒王文治。(鈐印:埽葉<朱>、王文治印<白>、曾經滄海<白>)(參見《放下齋書畫錄》第三集第311頁)
        所錄詩,為王文治去官歸里途經湘楚所作,時值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初春。按款,此幅當書於詩成後不久。
        二、“楚雄郭外桃花”詩幅:
        邊地驚春早,桃花滿眼紅。睛霞迷白郭,流水澹東風。萬點柳陰外,一枝籬逕中。塵纓不可濯,仙路若為通。  楚雄郭外桃花盛開,得一節句。瑞翁寅長先生幸畫教之。弟王文治(鈐印:埽葉<朱>、王文治印<白>、曾經滄海<白>)(參見《放下齋書畫錄》第一集第140頁)
        所書詩,為王文治由臨安前往永昌,途經楚雄所作,時值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春。
        三、國圖所存王文治撰書《寄亭詩碑》拓片,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書於雲南通海寄亭。(參見《放下齋書畫錄》第三集第097頁)
        四、建水《對山草堂》橫匾亦有使用(字同形異),乾隆乙酉上春書於署東偏對山草堂。(參《放下齋書畫錄》第一集第319頁、第三集第95頁)
        “埽葉”印或為其在滇南期間(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三年)所始用,以替換在京常用之“丁香館”,歸里後,則又漸以 “柿葉山房”替換之。
        又有……
     “埽葉”印章本身沒什麼特別,但至今可見到的王文治使用該印章的書法作品,與王后來的書法風格卻有著明顯差別。王文治在這段既短且清晰的年代間(大致為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三年間)所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及其特徵,值得今人更多地探究

作者:myxibu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