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洪武时期瓷器的认识(九)

4、图案纹饰特征
   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流畅,豪放生动。洪武时,官窑与民窑发展进程不一。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而民窑的器物则别有洞天,特别是描绘自然的写实纹饰,更能体现制瓷工匠丰富的创造力,反映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
   分析洪武官窑的典型纹饰,可以洪武官窑红彩龙纹盘为例。龙纹兼具元、明两代龙纹特征,但其形象不如元龙凶猛;爪为五爪;流云的云脚粗短(元代较长),盘中心的三朵流云呈“品”字形排列,这种呈品字排列的如意状云纹,沿用到正德年间都无大的差距,甚至嘉靖、万历时才有较大的变化。
   洪武时所绘菊花呈扁椭圆型,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都呈螺丝状,而常见的元代缠枝莲叶纹为葫芦形,同时元代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至洪武时明显缩小,昔日的硕叶纹饰不复再现。由此可见看出元、明两代纹饰上的继承和演变关系。
   瓷器上的那种一面青花绘画,另一面模印凸花的两面装饰法,是明代洪武窑对元代枢府窑模印
花技术的承袭和演变。这一装饰工艺,成为洪武瓷器脱胎于元瓷的又一明证。
   一些民窑器物的绘画也和元代纹饰一样,多用莲瓣纹图案,元代的莲瓣内常画八宝之类,而洪武时则多绘团花图案,碗、盘类,多见如意状飘带云、火云、缠枝莲等纹饰。
   民窑器心,多草书“福”、“寿”字,也有绘焦叶、缠枝莲、松、竹、梅、兰、水藻及人物、动物等。主题纹饰常用云龙、梅、兰、树、花草、缠枝花等,而边饰则多为二方连续简单几何纹。
   民窑青花器纹饰,继承传统的书法与绘画,制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划”,用笔简练、纯熟,以描写自然为主,样式无华,大笔写意,着意渲染,青花色调与元代一样,比较稳定,很少有流散现象。但发色并不浓重,过于清淡,能较好地烘托出纹饰画意。(转摘《明清瓷器鉴定》)

作者:古艺轩古陶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