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代艺术的实践与研究兴趣还在,也许后来会抛弃掉。说到底,艺术也没有新与旧,留到最后的只有一个”好”。
艺术的当代走向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并不矛盾。
马蒂斯、毕加索、克利等西方艺术家都抛弃传统的老路,艺术风格往“当代”前行,马蒂斯抛弃立体往平面发力,讲究韵味,原始味。毕加索则更为大胆,风格奇特、多变,晚年又多见有笔法的涂写,克利则呈现一片异想与荒诞。这些多是传统艺术中没有的,当代艺术关键还是找出以前没有的、风格独特的东西。
传统魅力不灭,长期陷在传统里,日子久了,难免生出些迂腐味。活鲜鲜的生活比传统好,当代思维观念的切入是对当下生活的最大热爱。
当代艺术的实践可能不会一下子产生经典的作品,长期的坚持可以激活我们的思考,积累丰富的经验,不要去设计艺术风格,每一件作品的产生都是冲着“可能”,可能画出一点独特来,一意孤行,一生的一意孤行,自有我在。
自己可以做到的是把自己的极限做出来,便也有了高度。
切入主题的角度不多,往往会影响作品最后的高度,“当代”更多的含义是“当代意识”,当我们在“弄作品”时还需多点当代意识。
艺术风格的当代走向也是一把双刃剑,无休无止的当代化,只会落下竹篮打水的结局。懒点,再懒点,也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去除浮气,等待真的想法涌上来,待那时,就必须果断出手。用足精力(包括体力),以最大的勇气,弄出一批好作品来。
“不能”之“能”是当代艺术的精髓。
天天思考绘画,每日专研画意,日常月久,有可能陷入“画师”之局面。放下一段时间,是有一种更高层面获得的意图。
具有良好的当代意识,便会对自己的艺术要求更高、更用心,要做就做最好的。原始、野性、流氓意识也可有一点,表面的文气才更有价值。
人家看不懂我不重要,关键我一下子可以把你看得明明白白。
投身当下的时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各种思潮的影响,自身的体念及心理上种种不适,日常的思考变得愈来愈复杂。自己的创作更困难重重,矛盾多多,理不出头绪来。这是一种必然会经历的阵痛,没有这种阵痛哪来进步。可以从哲学层面来做文章,把当下的一切推远,从其他方面捡一点东西:记忆深处的场景,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私人意念,即兴情绪……总之从小处、细微处、起步吧!
作者:蒋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