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的第一个展览到现在已经六年了。
还记得2010年的那个惊蛰,忙碌展览的过程中,遮掩不住期待的心跳。这六年,从2010年天津美院的首个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联展,2011年巴黎美院画廊的个展,到之后在巴黎画廊与文化中心做过的,让我成长的那些个展或是群展。这些脚印,刷新着我的履历,也刷新着我对展览的定义。旅途的偶然间,也会想一想“一个展览”的意义。时间已经帮我洗去了,对一份“展示”青涩的期待感。鲜花掌声和称赞是一个画展开幕式必有的因素,现在对于我,它们也已经变得形式了。
所有的展览,应该都是在离开学校生活之后,才能称得上是相对“更浑厚一些”的展览。所有的理想,也应当是在脱离学校背景,踏入社会之后,才能称的是真正开始奋斗心中的理想。
我想,一位画家,艺术家,做展览肯定不会是为了“展示”本身的。最刺激的部分,实际上是在工作室内的与布展的时候完成的。这些最重要的过程,一个展览无法再现。以展示为目的的展览,规模再大也会输在出发点上,最终变得狭小空洞;在以前的展览中,有的是展示,有的虽然规模小,但也确实是真正的展览,六年了,回头看过去,清清楚楚。
记得在国内读美院时候,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在展览的时候才能发现一件作品的缺陷。他一语点重,画展对画家本人最实在的一个功能。巴黎美院我的导师,是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画展与艺术家的关系。他的画展开幕式他本人从不出席。
巴黎,汇集了来自全世界有才华有头脑的艺术家。做自己的展览,观看他们的展览,这份积淀,让我不断地更新着对展览的定义,也就重新开始“向往”,一个真正的展览应该是怎样的。这个答案,只能通过我自己告诉观者。我希望,这个答案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崭新的解读。
2016.冬末.夜记巴黎
作者:卫星BLO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