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琉璃厂书价杂谈

鲁迅在京十五年内,所用之书款,除极少数属于外地或国外函购,或回南时在上海、绍兴购买者外,绝大部分都是在琉璃厂购买的,可以说,这点钱绝大部分都花在琉璃厂了。所用款项,一部分是买书,一部分是买拓片。如广义地说,碑帖拓片也是典籍,所以两样先生都记在书帐上。为此,琉璃厂书价的高低,与先生自是非常密切的了。

琉璃厂书价,在清代十九世纪中叶,还比较一般。这里先引一则李慈铭的日记作为具体说明。《越缦堂日记》咸丰庚申(1860年)十二月十五日记道:

以钱二十五缗,买得临海洪筠轩先生颐煊《读书丛录》二十四卷、歙县金辅之先生榜《礼器》三卷、江都焦里堂先生循《群经宫室图》二卷、高邮王文简公《经传释词》十卷、栖霞祁兰皋先生配王婉佺安人《列女传补注》八卷、《列女传校正本》二卷,及马令《南唐书》二卷……

共书七种,五十卷。二十五缗制钱,折合后来铜元二千五百枚,合五六块银元。看来这些书一般都还是乾、嘉刻本。其价钱较之后来,固然不能说是十分便宜的,但也不能说是十分贵了。

琉璃厂书价日渐腾贵,是在清代末年。据震钧《天咫偶闻》记载,张之洞《书目问答》出来之后,掀起一股买书风,京都士人都来到琉璃厂按图索骥,书铺生意兴隆,书价也就日渐上涨了。那时宋版书,计叶论值,视版式好坏,每叶三五钱,殿版以册计,每册一二两,乾嘉旧版,每册五六钱,新印的书,看版式、纸张的精粗,区别论价。一般真字版要比宋字版贵十分之二三,连泗纸比竹纸贵十分之二三,道路远的比近的贵十分之二三。这里所说的钱和两,都是指纹银。宋版每页就以三钱算,五十页一册,四册一套的书,就要卖六十两纹银了。当时江南的米价,一石还是在一二两纹银之间,四册宋版书,就是四五十石米的价格了。

邓云乡 《鲁迅与北京风土》,河北教育出版社 《书价杂谈》

 

作者:愚人节的梦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