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离家与回家的路上

离家与回家的路上
    
     我们一生走在离家与回家的路上
     应时的一滴雨或一片雪
     都让我们感恩
     为此
     我们弯下腰劳动
     挺起胸做人
     若雪
     干净得不再出声
     ------以诗引题
    
     解构主义者有一种独特的本领,他们总是能找出现实事物构成的最脆弱的环节,予以致命一击,使其俨然的结构显得滑稽可笑,站不住脚,一方面在破旧立新方面做出了基础的贡献,一方面也显示了从事者的才华.所以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方式特别的有市场.鲁迅也有这方面的成就.多年前我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把封建时代的婚礼说成是性交的广告.现在的解构主义者的阵营更加壮大了,解构的范围也扩大了,解构男人,解构女人,解构一切他们能够解构的东西,有足够多的聪明才干,有足够多的精力,有足够多的空间.
    
     当下,解构婚姻这码子事的好事者也有不少.方法仍不出解构主义的一惯作为,不乏妙语连珠之精品.要是你真信了他们的,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婚姻真的快要退出人类生活舞台了.不过凭我的凡人之见,倒没有这么为解构主义者乐观.解构主义者对于事物的物质性的构成当然有相当精明的看法,如果社会的构成,都只是物质性的构成,那么他们的话简直就是真理,不可置疑,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任何事物,或社会体制上的事,在他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存在着他特定的死结,一旦触及,他似乎就失去了存在下去的基础,但为什么解构主义者所认定的结局迟迟没有到来呢?还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
    
     关于婚姻制度的存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力量的较量,维护者和解构者,前者似乎更多地从社会道德方面来说教,张扬婚姻的社会意义,后者则从自己的长处出发,致力于找制度本身的弱点,但都很少关注到我要说的一方面,即人性的一方面,婚姻不仅是一种尽义务的行为,也不仅是一种延续爱情的行为,他包涵了人性深处一种对家庭生活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又是一种很成熟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弥补了婚姻生活物质性构成上存在的种种缺陷,这一点似乎一直不大为人们提起.只是我想,如果婚姻如果只是一种社会道德的要求,那么社会道德也许早就推翻了这种制度了.何劳人去维护?又何劳人去解构?
    
     许多年前,一个歌者的<<我想有个家>>唱红大江南北,就能反映出这种心理诉求.家庭是婚姻制度下的一个社会细胞,它的存在,或许有这样的不如意和那样的不如意,但它是一个心灵避难所,朱正琳说过一句话:女人一离开家,必然要和外界处于战争状态,男人一离开家,必然要失去所有的遮掩,放逐感油然而生.一个孩子没有了家,最大的痛苦在于失去了任何有意义的保护.家庭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维持爱情或社会道义的看法多少都有些缺乏人文关怀.尽管这两方面的立论者都有似乎无懈可击的理由.走进婚姻的爱情有了更多的内涵,它可能使原本闪闪发光的爱情失色,但是,可能你也不大接受一个五十岁的妇女,还整天为爱情魂不守舍,一个五十岁的男人,还在一天到晚为女友的一句话伤心欲绝.现在不少人都在反感琼瑶,我想反感的主要原因是,她这个老女人用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来骗人,相反如果琼瑶还是二十来岁,那么这种反感就不会这么强烈,一个年龄段的人做一个年龄段的事,虽非法定的事,但这也有个大致的社会认同吧.
    
     爱情进入婚姻后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是个要讨论的问题,但方式肯定与结婚前有些不一样,如果儿子都谈恋爱了,做大人的也在一样地谈恋爱,搞那种不成熟的激情,多少就让人觉得有些可笑.但也不是说爱情就死了,爱情承担了很多东西,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上生存,必然要遭遇种种伤害与不平,如果没有家庭的存在,一个人很难应付种种压力的,这时候,家庭是一个港湾,受伤以后,你可以回来.家是一个心灵休憩的场所,他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而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意义的.
    
     孩子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影响对一个孩子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的长大都从孩子而来,因此,虽然我并不的对不得已而为之的离婚,但对于一些人的轻率之为至今不敢附和.一个从小在不和睦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走上社会后面对生存竟争时在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常常不为不付责任的家长所忽略,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课堂,他什么都从父母那儿学.他的心是一张白纸,父母写下的是影响他一生的命运线索.我很敬重我认识的一对父母,他们常吵架,但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吵,孩子在家,他们两口子,就出去到公园里吵完了再回来,回来时在孩子面前总是和和气气的,姑且不论他们的爱情会怎样,但他们的那种对待家庭问题上的负责的态度就让我肃然起敬.因而我就能认定家庭比之与恋爱,有着更多的内涵.我有理由相信,没有责任在肩的爱情,也许比之与建立家庭更为轻松,但却有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至少不足以引为世人楷模.
    
     一些大的企业在引进人才上注重一点:三十岁还没结婚的人不用.我想正是由于家庭更是使一个人走向成熟的一个最好的场所,你也许有很多的理由支持你不要家庭,你可以有这个自由,但是这样的企业可以不妨碍你的自由,也有对你说不的权利.
 

作者:laoxu1688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