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诗化的“艺术互动”

  中国当代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很有些气势了。

  国际上一些重要的展示活动与场所也时常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呈现。有些作品与艺术家还有些声望,这是令人高兴的。

  有意味的是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则以“细雨润无声”的不易察觉的方式显现。她们与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的男性艺术家相比,女性艺术家不仅已形成了自己的队列,而且也显示出自己的文化特质。

  女性的心理与本性,使她们中的一些女性艺术家更为率直地,更为恰当地运用各种各样艺术手段,反映与个性体验有关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诗化。

  正在中信泰富广场举办的《艺术互动——2004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很好地显示出这种诗化的状况。

  来自上海、香港、广州、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六位女性艺术家,通过雕塑装置、陶瓷装置、纺织材料装置、摄影作品,8mm电影等艺术形式向观众明白无误地敞开了她们的心扉。

  让人们了解女性艺术家作品深处所呈现的敏感、易碎、细腻、纯真和对微观关注的亲和力以及对生活对生命追求的美好愿望,同时,当代社会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又使她们不由自主地想遮蔽自己的真实的身份。

  这种复杂的心理与精神追求给观众一种带有唯美的伤感的诗化情绪。

  香港女艺术家谢淑婷的陶瓷装置,以贴身衣物硬化的方式将织物细腻的机理很好地呈现出来,通过这种碎片的组合与局部的完整,强烈地表达出艺术家内心深处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高贵气质。在这一点上,法国女艺术家贝特·瑞纳8mm《感伤的旅程》则显示一种主动选择的投入感。澳大利亚女艺术家安娜的作品却以超然的自信,编织出自己飘逸的梦想。而中国女艺术家吴影影的摄影作品却以平民的心态,提出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看法。

  更有意思的是上海女艺术家肖小兰的雕塑装置《诧异的符号》,则以一连串硕大的晶莹透体的牙齿雕塑呈现。不同光线下,这些牙齿以“狡黠的、不确定的亮光”,显示作者内心的一种纯粹的迷惑感。人们决不会忘却作为生命一部分的器官——牙齿,在离你而去的那一瞬间会怎样在内心翻涌的情绪。肖小兰似乎想提示人们“感性知觉”的真实和生命的价值。肖小兰的这件作品,可以说是她近年来最好的作品之一。

  我以为“艺术互动——2004女艺术家作品展”是有看头的。

  2004年10月于蓬莱阁

作者:肖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