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袁志山作品《神奇系列》(2008年)
●画家简介
1943年出生的袁志山现为南京博物院专职画家、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袁志山大胆破墨和独有的用水技巧,使其作品任意而不空泛,用意而不雕琢,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抽象表现绘画语言,得到众多名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上图为袁志山在西藏甘孜写生途中。
本报讯 (记者 丁毅) 10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南京博物院、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广播电视台和徐州文化产业集团主办,徐州文物商店、徐州艺术馆承办的“袁志山中国画作品展”在徐州艺术馆隆重开幕。数百名嘉宾和观众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画展。
共展出袁志山作品80余件
此次画展是袁志山举办的第15次个人画展,共展出作品80余件,既有尺幅小品、写生稿,也有长11米、高2.6米的巨作。大气而壮美、豪情与浪漫并存的山水画作品,使观众为之震撼、为之欣喜。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和观众一致认为,这次画展是艺术馆建馆以来,乃至徐州近年来最成功、最有学术价值的大师级画展,是一次大美的享受。
袁志山崭新的审美意识、深厚的绘画功力,使他雄奇壮美的水墨作品耐人品味。著名画家、学者程大利评价其是一位个性特点极强的画家,认为他的画有一股气在流动,笔和墨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诠释着古代画论“一笔画”的说法。
诸多画家给予高度评价
在当天举办的袁志山中国画作品的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徐州、常州的画家、理论家们对袁志山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徐州画院院长高洪啸认为,袁志山先生此次画展中表现西部博大、沧桑而又神秘的作品,特别是《克拉玛依畅想》、《巍巍昆仑》、《丰碑》和《甘孜雪山》等数幅大作品,水墨痛快淋漓、线势刚劲、结构严谨、大开大合、一气呵成,这样的作品,这样的大家,实属难得。
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力航表示,近年来,他曾多次参加袁志山先生的画展,但此次徐州画展特别让他震撼,尤其是那幅《苍山横铁图》。这幅作品是袁先生用了6个小时一气呵成的。法国一位知名的油画大师在看到作品后,也被深深感动。
研讨会上,诸位专家表示,这次袁志山作品展会给徐州乃至国内美术界留下深刻的思考,为徐州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引领一条较明确的思路。
图片来自《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志山》
画作坦率而朴诚
志山兄的画酣畅淋漓,一无遮拦地展示心灵,和他的性格一样,坦率而朴诚。所以,画面不计较细节,更无雕琢,“大块假我以文章”,是令人荡气回肠的那种感觉。孔子说:“道不远人。”传统之于画家,不可成为枷锁,而应成为画家的武器,使在手中,自如灵活变通为我。志山兄不计一树一石的局部精致,而在于通篇气韵达于大道。所以,他的作品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程大利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以血气激情驱动笔墨
袁志山的作品有咄咄逼人的震撼力,找到了水墨画气势美表现的新感觉。他以血气激情驱动笔墨,笔生波澜,掀动肺腑;以生命情感铸造艺术形象,创作心态良好,把意念情愫形态化为生命的形式,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体验,挥发出饱和有力的结构。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本质的切入,是生命情感的形态化。
——周韶华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
近作“以质取胜”
袁志山的近作较之以往的表现性水墨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特质。如果说前者是“以气而胜”,那么后者则是“以质取胜”,即他不再简单依靠章法上的刻意造险或单凭“意气”的挥洒来制造图式的奇谲和气势的跌宕,而是从笔墨、色彩等具体的局部造型到全局的和谐调试中去获得神奇的韵致。
——蒋和鸣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理论家、画家、学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