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回归恬静 亲切自然——司徒绵民族风情油画赏

  旅加画家司徒绵的油画新作中,大多表现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并以深入细腻的人物刻画,灿烂绚丽的带有阳光感的色彩,静穆安详的形象表情描写,率意果敢的笔触和富于人文气息的精神表达,把读者带入一个安逸清新的世外桃源,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劳动者平凡生活的热情讴歌。作品中人物的动态传神生动,每一个表情捕捉得是如此的亲切而自然,每一个情景描绘得如此的熟悉而令人向往。这是否正是作者经历世事沉浮、人生蹉跎、游历山川后对平静、平凡田园生活回归的向往呢?

  油画艺术于文艺复兴时期滥觞,并形成了其完整的语言体系。其中的两大文化基因在创作观念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延续了古希腊艺术的理想美艺术观;一是承传了近代人文主义的创造精神。前者主要表现在古典油画的理想典型美创造特征之中,而后者则表现在油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步步走向对创作主题精神的传达。司徒绵先生的油画风格形成,得益于其早年就读广东人民艺术学院绘画系,后来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深造并留校任教的六年期间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磨练,其后到美国留学,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创造精神动力,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不断进取,最终获取成功。早在八十年代,他在国内创作的《红土》、《六叟戏毽图》等油画已令人瞩目,及至移居国外,于1995年获得美国油画家协会最佳作品奖;1996年、1999年获取美国油画家协会优秀奖;1998年获美国油画家协会格村巴赫金奖;2000年获美国油画家协会大师级优秀奖与加州卡默尔市写生比赛最佳作品奖等。他善于把握光色的流动感,创造用笔触与色彩的微妙对比和虚实变化来营造充满灵气的画面风格特点,并试图通过“公认美丽的部分”(达芬奇L.dn Vinci语)构成美的形象。

  其油画作品中《晨望》、《岁月》、《晨曦中的街道》、《集市》等都荡漾着诗情,而又具浓郁之生活气息。读者观后,亲切之感悠然而生。他并不局限于对生活机械的再现和描绘,而是在作品中注入了艺术的原生状态,从而使画面有着一种自发向上、蓬勃健康的生命活力。如果离开了对人的研究、表达,也就无从讨论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正是基于对人物描绘的入木三分的理解力,对“形”的敏锐捕捉力和对“形”在创作中游刃有余的驾驭力使司徒君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多种因素的组合又使画家准确地传达出艺术创作中最能打动人的样式。

  李可染先生说过:“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原料和起点。生活是艺术的母亲、土地。但生活并不等同于艺术。生活像矿石,艺术像钢。生活要经过加工的千锤百炼才能百炼成钢成绕指柔。”司徒先生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风情,都源于其多年来深入生活,遍及祖国山川,而加之以意匠经营,从而袒露出他对生活的理解和他对人生,对自然的全部关爱之情。很难想象,没有对生活“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感悟、体味,是不能使作品意境如此远离都市尘嚣,而在田野乡情中获得新的释放力和抚慰力。他不断吸取生活的原动力和热爱生命的激情,其强烈的故园情结和现实生态意识的碰撞更加剧了他精神上的冲突,更使他能全身心地把精神家园的寻找和营造寄托于艺术创作之中。故而,他的油画中,隐含着丝丝的故园情结之余,而更多了一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关怀。

  德国著名画家丢勒(A. Durer)曾说:“如果你希望构成一个优美的人体,你就必须采取某人的头,采取另外一些人的胸、臂、腿、手和脚,并且同样要在所有各种人中寻找。因为从许多美的事物中才能收集到一些好的东西,甚至像蜜是从许多花中收集来的那样。”司徒绵于艺事之道,能将外部的情感经验与内部的主观理想相结合,集众之所长,自熔一炉,充分发挥油画艺术的写实语言特点,在画面上展现出充满人情生机的生活情趣。

作者:卜绍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